中国情人节起源 七夕针线情

2022-08-07 17:5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情人节起源 七夕针线情》,欢迎阅读!
针线,七夕,中国,起源,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起源 七夕针线情

七夕情 中国情人节起源人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夫妻节;七夕和爱情的美好连繫起于何时呢?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朝宫女传出的七夕穿七孔针习俗,宫女们盛装丝綵衣「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这样的风俗后世代代相传,绵延久久。针和线是七夕的象徵物。《西京杂记》也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说,戚夫人侍高祖,七月七日「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穿七孔针乞巧、用五色丝缕「相连爱」这些七夕所寓含的「情人节」

精神从公元前中国汉代宫中就流传下来了。后代七夕风俗到了南北朝时代,穿针楼的规模更是宏观、美侖美奂,见《太平御覧.序时部十六》七月七日条所引《舆地志》记载: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南北朝七夕 祭拜牛郎织女七夕,妇女穿七孔针乞巧风俗一直延续到后代去。南北朝时代讲究针的质地,有金针、银针、黄铜针等,除此之外,更添加了一些丰富的民俗。七夕牵牛、织女将渡鹊桥相会。当夜妇女洒扫中庭,露天祭拜牵牛、织女星神许愿的风俗,始见于南北朝时代。当时的祭品有酒、肉乾、新鲜当令水果等等,不仅如此,摆饰非常讲究隆重,桌上洒香粉,香气薰人散发端庄丰美的红粉气。当时的风土誌《荆楚岁时记 这样记载七夕:「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牵牛)、织女。这样的风俗,和南梁殷芸写的《小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相应了。





那时代已经传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喜子得巧符应 五色天辉得良缘徵应南北朝的女子穿针乞巧,陈设瓜果祭拜还带有乞巧、得巧的玩味。怎么玩法?她们悉心找来小蜘蛛,美称「喜子」,让其在瓜上结网,得好网则是「得巧」的符应。守夜祭拜二星神的女子都怀着祈求良缘的心愿。有人说能见到天汉中奕奕有白气,或是发出五色光辉就是徵应。对今天的人来说,七夕爱情常在我心。七夕所寓含的「情人节」精神从公元前中国就流传下来了,南北朝时代,发展出丰富的七夕民俗,又承传到今天,代代相传。昨夜星辰昨

夜风,款款情致古今同啊!注:齐武帝萧赜(440年-493827日)字宣远,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南朝齐第二任皇帝,也是南朝中文武德俱备的皇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a9dd34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