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022-10-13 21:5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3每逢佳节倍思亲》,欢迎阅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

洛二小教师教研材料



每逢佳节倍思亲

青岛洛阳路第二小学 杨萍萍

一、名句导入,铺垫基调。

1、配乐诵读三首古诗名句(幻灯出示图画、诗作、配以音乐《思乡曲》 师:在古诗中,有很多诗句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

唐代大诗人李白身在他乡,难以入眠,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成为千古名句。 宋代诗人王安石,因外出做官,公务缠身,不能回家,于是在《泊船瓜洲》中写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几经修改的“绿”字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 在安史之乱中,饱尝艰辛的大诗人杜甫因思念失散在各地的兄弟,吟诵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的心声。

2、师:老师这儿还有两句唐朝王维写的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想看一看完整的诗么?(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 3、读通古诗 指名读古诗,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一)独在异乡为异客

1.你了解王维吗?(知道)指名说,唐代大诗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不知道)文中第一段就告诉我们了,请你打开书找一找。指名读。

2 生讨论: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什么时间离开家乡?(15岁)到哪里去?(到京城长安) 师作简介:王维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而京城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直线距离是1300里(重读),中间还隔着高高的(重读)华山,(板书画华山)亲人在华山的东面,王维在华山的西面,这不是他的故乡,而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可以称为——(板书:异乡)。十五岁就开始了两京的游宦活动,他十七岁时孤身一人在长安,像他这样离开家乡来到别的城市就是在异乡的一个——(板书:异客)他们真是:(板书:天各一方)。

4)此时的王维一定感到很——孤单。像他这样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外地多—孤独啊!——板书:独。

我们一起把这种孤独之情融入到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结:而年少的王维离开家乡已有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家中只有寡母一人 撑,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每当佳节临近,怎么不引起了他强烈的思念之情?这真是——(板书:独在异乡为异客) 3.指导诵读:你能读好这一行吗?个别读 点评:(1)你读的很准,把节奏读出来了。 2)读得很好,读出了韵味。

3)从“独”这个字我听出了王维的孤独,(“独”板书加点)从“异”这个字我也听出了一个异客的独单。(“异”板书加点)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1.过渡:是啊!王维一个人在外是多么孤独啊!正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这真是个美好的节日,像春节、端午、重阳这样的节日就可以把它叫做——(加点:佳


洛二小教师教研材料



节)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桓景的人,跟着费长房学习修仙之术,一天费长房警告桓景:“九月九日,你家会有大灾难,你要赶紧告诉家人,请他们缝制布囊袋,里面装着茱萸,系在手臂上,并且爬到高山上,在山上饮菊花酒,才可避开这场大灾难。”

桓景听从费长房的话,在农历九月九日举家登山,到了傍晚回到家里的時候,发现所饲养的鸡、狗、羊等家禽家畜,皆已暴毙而死。费长房知道后,说:“这些都是替死鬼呀!”后來人们于重九日登高、饮菊花酒,配挂茱萸等习俗,就是因此而來。

据说菊花有除热、解毒的功效,更有人认为饮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呢! 由于重阳节时,秋高气爽,现代人还很喜欢到郊外放风筝呢! 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们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

(出示课件填空:重阳节到了,人们有的 ,有的 ,还有 ,真是热闹极了。)

4.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这种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请你拿出笔来在书上找一找、画一画。指名说。

(课件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热闹”变红。)(“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变红) 听了他的朗读有没有感受到大街上热闹的情景?

“扶老”(师做动作)“携”(师做动作)扶着老人带着孩子。

指名读(齐读全句)再次通过你们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吧!

5.过渡:看到人家欢度佳节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想想自己(指黑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吗?(更加)是啊!更加思念亲人就是——(加点:倍)你能把这句的意思说出来吗? 6. 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点评:1、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不到思念之情。2、我能感受到你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三)第三自然段。

1.王维看着大家热闹的情景不禁想起以前和亲人一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 2.师范读第三段。

边听边想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生答(出示:以前„„高兴啊! 1)想到兄弟。重阳节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头插茱萸)指名说。为什么头插茱萸?(出示图片:茱萸)

师补充:茱萸是一种很香的草,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登高、插茱萸,传说可以辟邪。他和兄弟们插茱萸也希望给对方带来好运。还会干什么?(手挽着手登山)

2)手挽着手聚在一起登高远眺,可见兄弟的感情多好,是件多么开心的事啊! 3.可如今(手指简笔画)王维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出示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 “„„”(变红)。大家看这个符号是——省略号。在这里是一声长叹(哎!)现在是重阳节,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出示填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不能 ,不能 (指名填空)

2)点评:是啊!如今王维和兄弟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不能吃重阳糕,也不能手挽手登高远眺。诗人想到了很多很多,(换课件)所以用了省略号,从“······”读懂了什么?(思念) 3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读“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洛二小教师教研材料



指两名学生读。评:听出你想了很多。

4.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5.看,(出示:兄弟图)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人。是谁呀?——王维。这就是——板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谁能读好好这行,指名读。

是啊!他的兄弟也在思念他,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6.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齐读。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又到了重阳佳节,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生说(“思绪万千”字体加粗)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板书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再次有感情的读诗。 3.指导背诵。

“忆”更能感受到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配乐诵古诗。),齐读。

指名读:谁能读好这首诗。此时此刻,加入你就是王维,站在山坡上,看着远处,你无限深情地吟诵起《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让我们一起当一回王维,此时我们已经站在山坡上(手势起立)眺望着遥远的家乡,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站)

4. 听,人们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变成一首动听的歌曲(播放,带着学生轻轻拍手)有些同学听着就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唱一唱。(再播一遍)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王维是唐代大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佳句,现在,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像这种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学生交流。 五、课后作业:(出示)

3. 搜集一些思念家乡的古诗。可以是思念家乡的,也可以是王维其他的诗,你可选一首写下来。

把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b8d6554b35eefdc8d333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