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滞留恢复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023-02-10 03:2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滞留恢复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欢迎阅读!
滞留,术后,麻醉,对策,护理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滞留恢复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滞留恢复室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70例全身麻醉术后滞留恢复室的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滞留原因和护理对策。结果 高龄、低氧血症、血液循环不稳、苏醒延迟、术后出血,肥胖等是患者滞留恢复室的主要原因。经相关护理后,返普通病房的73例,带气管导管送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2例。结论 经过严密观察和积极合理的护理有助于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平稳度过麻醉复醒期。



标签:全身麻醉;术后滞留恢复室;原因;护理对策

全身麻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出现部分患者滞留恢复室现象。笔者对70例全身麻醉术后滞留恢复室的患者的研究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取70例全身麻醉术后滞留恢复室的患者,其中女45例,25例。年龄2481岁,平均为63.1岁。其中上腹部手术48例,五官科手术、胸外科手术、妇科手术各4例。泌尿外科手术5例,颈部手术2例,骨科手术2例,颅脑手术1例。所有患者术后进麻醉恢复室进行时间进行复苏,且Alarete PACU评分小于9[1]。滞留时间为25.2小时,平均为2.69小时。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血压、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常规性监测。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告知医生,及时予以处理。



1.3 结果 所有患者中,大于65岁的36例,低氧血症26例,血液循环不稳34例,苏醒延迟23例,术后出血7例,肥胖15例。经过相关护理,返普通病房的73例,带气管导管送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2例。



2 原因分析

2.1 高龄 年龄大于65岁的为高龄。高领患者占研究人数的51.4%。高龄患者各器官储备能力以及心肺功能均减退,特别是肝肾功能下降,肺残余气量增加,代谢排泄功能下降,麻醉药物长时间在体内蓄积,影响患者的苏醒。此外,高龄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承受力差,易影响酸碱、电解质平衡,不利于患者苏醒[2]



2.2 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患者占研究人数的37.1%造成低氧血症的原因主要有①呼吸道内有大量未及时吸除的分泌物。②长时间纯氧通气或吸痰不当引起局部吸收性肺不张。③患者有吸烟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气体交换。④拔管后患者发生分泌物误吸、喉头水肿、舌后坠、喉痉挛[3]。⑤患者由于疼痛不敢进行深呼吸或者呼吸肌运动受麻醉药物残留的影响。术后低体温等。






2.3 血压循环不稳 本文研究中主要有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等血液循环问题。占研究人数的48.6%。心律失常主要由酸碱代谢或者电解质紊乱引起。导致术后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术中出血过多,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等。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机体受气管导管、疼痛、手术创伤等刺激,进而大量释放儿茶酚胺;高龄或有高血压史导致血管壁弹性下降;膀胱过度充盈等。



2.4 苏醒延迟 本文研究中有神情淡漠或意识模糊或者躁动情况。占研究人数的33.3%。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伤口疼痛、导尿管和引流管的不良刺激、体位不适、药物成瘾或精神疾病等因素引起患者躁动;因肝肾功能障碍、手术和麻醉时间冗长造成药物残留;合并术中大出血、高龄、肥胖等情况。



2.5 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患者占研究人数的10.0%由于术后出血,患者体内心脑肾等器官血量不足,导致出现低氧血症、意识模糊、低体温等情况。



2.6 肥胖 体重指数大于30kg/m2的为肥胖,占研究人数的21.4%。由于药物的代谢、吸收受肥胖者自身舌体肥大、呼吸道扩张肌群功能减弱、颈项粗短,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等生理特点的影响,容易发生药物体内蓄积、低氧血症以及发生心脏、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3 护理对策

3.1 高龄患者的护理 对肝肾功能减退者,应行血气分析,并对电解质、酸碱失衡情况进行调整。对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应提高其氧气吸入量,并将采用麻醉药吸附器促进吸入性麻醉药物的排泄。



3.2 低血氧症患者的护理 首先应提高低氧血症患者吸入氧的浓度,确保呼吸道通畅[4]。对有吸烟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术前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在拔管前应确保分泌物彻底吸尽。吸痰操作时,应规范正确,吸痰时间<15s/次,吸痰压力<40kPa,吸痰管深度比插管深1cm为防止肺不张,拔管前应进行数次加压鼓肺。在拔管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如有不良反应则马上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低体温患者,应加强保暖,利用空气加温仪行体表加温,此外输入的液体以及血制品也应作加温处理。



3.3 血液循环不稳定患者的护理 对伴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预防拔管期高血压,应在能自主呼吸但未清醒时,将气管导管拔除[5]。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应采用小剂量降压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应对其进行心电监测,结合监测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于恢复神志但肌力未完全恢复者,静脉注射镇定剂丙泊酚。监测低血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若心功能不全,进行强心利尿扩容处理,若外周阻力下降应给予缩血管药物处理,若容量不足应进行输血、补液。对于膀胱过度充盈者,应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及时进行导尿处理。



3.4 复苏延迟患者的护理 对患者的进行电解质测定和常规性血气分析。以及时发现酸碱失衡、水电解质失衡、低氧等情况,并作出处理。神志淡漠者,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dddd49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