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感·儿童鞭笞学官府翻译赏析

2022-04-17 09:1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有感·儿童鞭笞学官府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鞭笞,官府,古诗,赏析,有感

古诗有感·儿童鞭笞学官府翻译赏析

《有感·儿童鞭笞学官府》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 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满地。 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前言】 《有感》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半部分描写了儿童在模仿官府,进行手持鞭子抽打“罪犯”游戏时受到了他父亲的嘲笑与辱骂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是议论,对诗中的父亲作了批评,对其儿子作了辩护。全诗熔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于一炉,既严肃尖锐,又幽默风趣,有力地讽刺了鞭笞、虐害百姓的酷吏之行为,显示出作者卓越的讽刺艺术才能。 【注释】 ⑴儿童:一作“群儿”。鞭笞:鞭打。 ⑵翁:父亲。傍:即“旁”。鞭:用作动词,鞭打。下文两个“鞭”字意同。笑侮:嘲笑戏弄。《晋书·刘毅传》“陈平、韩信,笑侮于邑里,而收功于帝王。 ⑶坐曹:指官吏在衙门里办公。《汉书·宣传》“及日至休吏,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呵:呵斥。 ⑷群儿:一群小儿。几何:多少。 ⑸儿曹:犹儿辈。《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 ⑹满:一作“流” ⑺等:同样。戏剧:儿戏,游戏 【翻译】 儿童手拿鞭子,正在鞭打“犯人”,父亲怜爱不懂事的孩儿,在一旁用嘲笑侮辱的语教育孩子。那父亲为官坐在衙门里边,对那些犯人们连鞭打带呵斥的,他的做法,比起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能好得了多少?儿童打“犯

1


人”,儿戏而已,而他父亲鞭打真的犯人,把人打到皮开肉绽鲜血满地。同为鞭笞人的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您儿子比您更好! 【鉴赏】 这是一首饶有趣味的讽刺诗,是讽刺官僚作威作福、虐害人民的作品。 游戏其余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的游戏可以反照出现实社会的影子。“群儿鞭笞学官府”,官府有所行,以至于为群儿普遍仿效,这本身即构成对官府的一种绝妙的讽刺。诗人起笔即感于斯,发于斯,成为全篇立意之所在。然而,一般性的讽刺缺乏深度和力量,文学作品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具体反映抽象。于是,接下来诗人轻轻拈出一“翁”字。这个“翁”,出场时作者先不明说。“翁怜痴儿傍笑侮”此翁虽不理解儿童游戏的心理,然而忠厚长者之态可掬。下文才说,原来笑儿童游戏为“痴”者,竟是儿童游戏模仿的对象,即“坐曹鞭复呵”的官翁自己,这是绝妙的嘲讽。 翁之前后两副面目的鲜明比照,构成全诗又一层戏剧性的讽刺。用人物自己的手摘下人物自己的假面具,这就是讽刺的真正力量。接着,诗人提出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翁“贤于群儿能几何”?翁与群童谁更贤,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翁的极大讽刺,可见诗人特地拈出官府一“翁”的用心的良苦。随着问题的提出,五六句便以“儿曹相鞭”“翁怒鞭人”两相比照,构成又一层戏剧性的讽刺。“儿曹相鞭”,不过逗乐为戏,天真无邪;“翁怒鞭人”,则是以人命为儿戏。“等为戏剧”,却又如此不同。至此,诗人才以一评判者的身份就势下一断语:“我笑谓翁儿更贤。”一“笑”字,于轻快的语调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应前面翁之笑儿童,



2


更显得趣味无穷,笑人者终为人所讥笑。 中国的讽刺诗,用浅显平易的语言,去表现重大的政治内容,至白居易始成大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大体也走着这样的道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张耒“诗务平淡,效白居易”这是没错的。《有感》一诗便可代表其基本风格。有趣的是,白居易有《观儿戏》一诗,虽立意与这首诗不同,但构思的前后相循之迹则是可寻的。但比起白居易的讽谕诗来,《有感》自有其特色。白诗“刺”味有余,而“讽”味不足,《有感》则熔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于一炉,既严肃尖锐,又幽默风趣,显示出卓越的讽艺术才能,是对白居易讽刺诗艺术的新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4c0bba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