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好每一个学生

2022-07-22 13:2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教好每一个学生》,欢迎阅读!
怎样,学生,一个

怎样教好每一个学生?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的宝贵经验是:“要有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胸中有书”是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前提,是指教师必须具备本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并能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灵活运用和处理教材,把教学内容讲清楚,讲明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做到“胸中有书”不难,但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目中有人”,却非一日之功,这也是真正的名师和普通教师的分水岭。“目中有人”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然后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接下来帮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些老师在平时备课时,照抄现成教案,不认真研究教材,不研究学情,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一味地求深、求难;课堂教学中,只顾表演教案内容,拼命灌输知识,不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不过问学生学得如何,所有学生是否都已学会;考试成绩出来了,只关心学生考分的高低,不去认真分析考分背后隐藏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和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学生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只知道一味的批评、训斥,乃至体罚,不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这种种“目中无人”的教育行为,怎么可能把“所有学生都教好”呢? “目中有人”要求教师把“教书”建立在“育人”的总体目标之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不能把学生当做教师谋取名利的手段,而是要把学生当做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罗素所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他强调,教师爱学生应该甚于爱国家和教会。因此,教师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细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能做到“目中有人”,也可能最终成为真正的名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783392a300a6c30c229f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