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有感-教育随笔-观青课有感

2022-08-01 02: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课”有感-教育随笔-观青课有感》,欢迎阅读!
有感,随笔,教育



观“课”有感-教育随笔:观青课有感

观“课”有感-教育随笔

四月下旬蒙城县民办教育联盟开展了一次关于语文教学的同课异构活动,来自实验中学的王晓燕老师、七中的沈彩霞老师和创新中学的于美洋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同上一篇课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

第一节的授课人是来自实验中学的王晓燕老师。作为一名新老师,王老师很好的站住了课堂:重视对学生自学的检测,能够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充分关注学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些问题的答案并不直接告知,而是让学生们直接讨论或其他学生们帮助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美中不足的的是整节课少了读书的声音和学习动手写的板块。语文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离开了“读”,语文课就少了些灵性;离开了“写”,语文课就不扎实,变的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当然,对于一个从教仅有一年光景的新老师来说,整节课总体来说还是可圈可点,回顾自己刚来汇贤中学的第一个年头,自愧不如。

第二位授课人是来自七中的沈彩霞老师。七中的教学扎实程度素来闻名,不,沈老师一上来简单的导入课题以后就开始用多媒体进行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学。先是找学生认读生字词,边读边纠错,然后让这名学生带领全班同学齐读。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了,没想到沈老师一声令下,“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识记这些生字词,然后把听写本拿出来准备听写。”教学扎实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到了达成第三个学习目标的时候(你又类似的童年趣事吗?请写出来给身边的人分享),沈老师更是当即立断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去写创读,虽限时间但不限字数,多多益善,比一比谁在限定的时间内写的最好?当我们的学生把创读绘声绘色的读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俨然一篇篇优秀的小作文,其中不乏优美的词语、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让听课老师们点头称赞。沈老师对此也是大嘉赞许,说我们汇贤中学的学生语文素养好。我在下面窃喜,这可是我们全体汇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啊(坚持海量读、海量说、海量写),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努力成果被认可更值得骄傲的事情吗?一节课的时间教学目标虽未全部达成,但沈老师教学的扎实性已然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遗憾的是课堂精英展示太突出,大部分同学没能动起来。

1






来自于创新中学的于美洋老师是一位聪明的老师。首先,新课导入于老师选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还未开始新课,大家的思绪就随着葫芦丝优美的旋律飘到了童年,月光下和小伙伴们的嬉戏仿佛历历在目,既新颖又切题。其次,于老师完全采用了我们的高效课堂模式,这样的上课方式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在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更是热情高涨、激情四射。整个课堂自研时安静的只能听见笔头与纸张的摩擦声,交流讨论、预演的时候又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板书的、表演的、质疑的、评价的、补充的……,用评课老师的一句话讲,“于老师的这节课张弛有度,学生完全动起来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原来,几天前我校初中部的郑卫光老师和小学部的孟艳老师去创新中学交流时上了两节研讨课,上完以后就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显然于美洋老师也听了这两节课,所以在来我校上课前一天傍晚,于老师专门跑到我们学校来就导学案的问题同郑卫光老师做了交流,真可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在于老师的精心准备下,这节课也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虽然于老师对我们教学流程的操作还不够熟练,但是这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谁又能否认呢?

听课结束后,首先我们语文教研组更加坚信了高效课堂模式的可操作性,次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我们教研组会对导学案和课堂教学做进一步的摸索改进,把语文教学抓的更实在,力争把课堂变的更高效。模式虽是死的,但思维是活的,只有用灵活的思维激活课堂,才能让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起来。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100274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