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美术家 第2课《达芬奇 毕加索》教案2 岭南版

2023-02-04 18:3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美术家 第2课《达芬奇 毕加索》教案2 岭南版》,欢迎阅读!
毕加索,达芬奇,美术家,上册,岭南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毕加索

一、概述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课题简析:本课题选用了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亚威农少女》、《梦》、《公牛》等代表作,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毕加索的创作手法和绘画风格演变,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立体主义绘画的魅力。

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听过毕加索的名字,对他的作品不十分了解,不知晓画家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对于作品的构成、重组和变形难于理解;但对于毕加索画面的独特视角还是有非常强的兴趣,本课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初步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大师毕加索的绘画的作品,拉近学生与大师的距离,激发学习大师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立体主义绘画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大师作品,能表达自己对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构成方法,学会简单的评价现代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毕加索不同阶段作品的特点以及与相关其他大师作品对比。

教学难点:教学组织及学生兴趣的调动,如何让教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让他们能接受比较专业的美术知识而不厌烦。

四、教学资源:BBC艺术的力量》,各主要艺术网站搜取资料,微信公众账号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这是谁的作品同学们知道么?(图一)

同学们:看风格猜测:野派马蒂斯的、毕加索的、塞尚的…… 教师:再看这幅呢?能确定是谁的作品了么?(图二) 同学们:毕加索的。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知道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作品,根据以往的知识我们记得毕加索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斥责法西斯,艺术的力量对抗暴行。除此之外我们对这位大师并不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大师毕加索。(板书)

(二)毕加索的成就:

课件展示: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尚水出品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同学们惊叹毕加索是位高产作家。

大师之间的对比:梵高的作品为800多幅,且命运多舛。毕加索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梵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 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作品对比:《多拉 玛尔德肖像》与《蒙娜丽莎》仿佛是镜面反射,只是表现语言不同,可以看出毕加索的反传统观念。(此处由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毕加索出现之前的绘画主流是什么样的呢?

回顾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绘画主流:(板书)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圣母画》 鲁本斯的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伦勃朗的《夜巡》 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大卫的《马拉之死》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回顾以上作品由学生总结作品的表现方式:都是具象的表现方式。

(四)毕加索的现代美术创作产生的背景(教师逐一引导归纳)

1.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局面给人们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骚乱和不安。悲观情绪、反抗、灾难融入了美术创作。

2.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贫富两极分化,生活节奏加快,追求安乐椅式的艺术取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流派丛生。

3.科技引入美术创作,立体主义多维的观察方式诱发艺术新的现象。 4.哲学思潮影响.

5.原始文化、东方文化被吸收。

(五)毕加索的探索

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早期代表作《拿烟斗的男孩》,逐步探索,初期“塞尚风格”形成了立体主义的宣告:《亚威农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亚威农的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六)视频欣赏:《毕加索与公牛》

学生总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毕加索独特的画风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原来抽象作品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没有规律。毕加索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其不断地探索和艺术信仰。

学生们懂得了原来毕加索抽象而概括的作品并不是随笔涂画而来的,也是经过从具象到较概括再到抽象的演变过程的。来看看两者的对比,感觉是非常强烈的。

(七)小结:“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毕加索的成就并非只是机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部分毕加索的作品,大家对他及作品应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吧,今天我们从立体主义打破、重组的手法和其观察视角走近了他的作品,我们课堂上看到的作品只是他众多作品中的冰山一角,除了在绘画上独树一帜,他还是剧作家、诗人、雕塑家。我们可以更多方面的去了解他。

尚水出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1063f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