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拟行路难.其四》

2023-04-05 07:0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拟行路难.其四》》,欢迎阅读!
文部,其四,行路,人教,教案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行路难(其四)--理层次、悟情感 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人教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授课教师:吉木萨尔县一中 霍艳玮





《行路难(其四)--理层次、悟情感

教学目标:1、理清《行路难(其四)》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初步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理清《行路难(其四)》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用具:PPT、录课设备

教学方法:讲授法、温故知新、问题导思、练习巩固 教学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旧课,李白的《行路难》

二、读题意--旧题解新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古辞和袁辞都不存。

拟,摹仿。鲍照《拟行路难》18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三、读诗意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四、读诗中的鲍照

泻水

行叹——复坐——愁

酌酒——自宽 -----愁之形


举杯——歌路难 心——无感? 不敢言

怎一个“愁”字了得! 首联起兴---泻水兴愁

颔联描行---行坐叹愁 ----命为因 颈联摩形---酌酒消愁、悲歌断愁 尾联直抒胸臆---不敢言愁更添愁 五、读现实中的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 。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后任临海王参军,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才华埋没,壮志难酬。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六、读鲍照所处的时代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七、读诗旨

诗人为什么不敢言?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敢言。 诗人不敢言什么?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八、小结——理层次,悟情感

第一:汹涌澎湃却压抑的深愁,无法表达,只好借眼前的水流,托物起兴,压抑,苦闷。

第二:借命运喊出愁字,又用一个安能的问句,看似自我安慰,实则是脱口而出,不甘命运的愁,反抗的情绪此时喷涌而出。

第三:借酒浇愁,无力改变现状,只能用酒来麻醉,但是身体越醉,心灵却越发清醒,愁的情绪化成浓浓悲歌。

第四:前半句交代无法用酒浇愁的原因,因为心灵未因现实更改半分,不是无感,是感受太强烈,曲折的愁情欲言又止,所以才吞声踯躅,不敢可见愁情不得抒发的无奈。

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65b8e8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