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特色

2022-12-17 16:0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乐府特色》,欢迎阅读!
乐府,特色

汉乐府特色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

()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

()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

()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

所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更显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的特色。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十八曲》说:“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其实,并不只是《铙歌》

汉乐府的影响

1、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压倒优势。《诗经》中仅有几首叙事诗(如《七月》《东山》《氓》,大多是抒情诗,且多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现存的汉乐府诗,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作品。如《东门行》,又如《十五从军征》中等和长篇的叙事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则有更多的描绘和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起伏。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叙事诗,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代的叙事诗,在体裁分类上,一般都归附于乐府体。许多名篇,直接以“歌”“行”为名。 2、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

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乐府诗中的《江南》《十五从军征》等是整齐的五言诗。一般认为这两首诗是西汉时的作品。到了东汉,乐府诗中的五言诗越来越多,艺术性也日臻完美。而且和文人五言诗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在汉代乐府民歌中和文人创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诗体,此后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主要形式。

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的基本特点

其一,它所表现的爱情,几乎完全是浪漫色彩的,而极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

其二,从表现的情绪来说,南朝民歌中欢娱之辞所占比例很小,其基调是哀伤的。其实不仅民歌,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都是以悲哀为主导的。

其三,南北朝民歌语言出语天然,明朗而巧妙。大量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民歌的一大特点。

其四,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余的四言及杂言体诗,篇幅也很短小。短小的篇幅对形成明快的诗风,具有关键的意义,南朝民歌中占主导的五言四句的格式,对五言绝句的形成,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南朝民歌的影响

南朝民歌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以前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在建安时代兴起了中国古代文人诗的第一次高潮。而此后,魏、晋乐府停止了对民歌的采集,文人诗也一步一步雅化。雅化也是一种发展途径,提供了许多新的东西,但也带来了文辞的艰深奥涩、繁复芜杂,音乐感的破坏等等弊病。而南朝民歌的兴起及其在上层的流播,再度把新鲜的血液输入到文人创作中。于是从鲍照到齐梁的文人诗,雅俗结合渐渐成为主导的方向,从而改变了面貌。另外,前面说过,南朝民歌与宫体诗的兴起也有直接关系。


唐代以后,南朝民歌继续影响着文人的创作。最显著的例子是李白。他的很多短诗,以语言清新自然见长,就是学习南朝民歌的收益。直到清代为止,历代文人模拟南朝民歌的现象,始终没有断绝过。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特点

北魏乐府沿袭汉代制度,采诗以观政教得失。

其一,抒写战争的酷烈,社会离乱,家庭的离析,是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二,对于社会的贫富对立,北歌亦有所反映。

其三,北歌反映最多的,是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以及北地风光。 三、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风格

直抒胸臆,气盛词直,是北朝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古朴自然,气象苍莽,是北朝乐府民歌的又一特点。 将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相比较,可以大略概括如下:在感情表现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征,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在语言风格上,北朝民歌以质朴刚健、富于力度见长,没有南方民歌那样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更不用双关隐语的技巧。在诗歌形式上,也以五言四句占优势,约为百分之六十。其余多为整齐的七言、四言诗,杂言体较少。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拗救: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仄,《咏怀古迹》(其五)的伯仲之间见伊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9067fefab069dc512201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