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李清照的婉约词【范本模板】

2023-02-22 03:3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李清照的婉约词【范本模板】》,欢迎阅读!
李清照,婉约,范本,模板

浅谈李清照的婉约词



【摘要】李清照的婉约词具有单纯的抒情性,发自内心的情感总是居于词的中

心。她喜欢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把俚语的语言用得雅致,两者相融,别有风致。她善于通过生动的别出心裁的细节来传达情感的状态。读李清照的词,我们可以看出词中多层次的起伏转折所表现出的情感的微妙变化,也可以了解那一代的人性世俗。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派;词;爱国主义。

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李清照婉约词诞生及其代表作

(一)、李清照的前期创作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受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的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做了京官,她便也随父亲迁居东京汴梁,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两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李清照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渐成熟。可以说李清照的前半身还是挺幸福美满的。她的前期创作多写其悠闲生活、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等。她的词作中,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至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二)、李清照的后期创作

公元1127,北方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

难民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


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路庆祝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了.李清照后期创作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但无论如何,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让人崇敬,真真的巾帼不让须眉!

二、李清照婉约词的风格多样化与传统的艳情诗相比,词中全是抒怀、感事之作,更接近真实

(一)、意有所指,情有所激,词中全是感情的凝聚

真情是词之屑,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悠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观和亲历的国家巨变而获得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仪吹箫》等,满怀挚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要有价值得多。

(二)、感事之作,务求真实

李清照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永遇乐》《孤雁儿》《声声慢》等篇,字血泪,声声呜咽,动魄心惊,且看《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它通过残秋黄昏时分的生活感受抒写她国破、家亡、夫死、流落的孤寂和悲痛。首先,开篇三句连用七组叠字,不仅句式创新出奇,而且声情并茂,很有层次地刻画了词人的心态和情境.第一层是内心情感引起的寻觅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的怅然若失,希望寻得某种慰藉的心理;第二层既是环境气氛,又是心中感受;第三层进而直逼内心,写出内心深处最痛苦的感情.此后,又分三层来抒写。首先是秋天天气不佳,冷热无常,令年老体弱之人难于调养;其次,傍晚秋风更劲,几杯淡酒无法御寒,反而更增忧愁;其二,此时偏又见到自北而南的燕子,引发她怀旧伤今的凄凉感慨。下片仍分三层,深秋菊花残败,词人年迈,于花余人,都不堪采摘;日暮时分,本来就是度日如年,最难煎熬,再加上雨打梧桐的凄迷景象,凄切声音,词人更难以承受了;最终直逼出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兼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14ecef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