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论学》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2022-03-27 11:12: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师旷论学》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译文,赏析,翻译

?师旷论学?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师旷论学?作者是西汉时人刘向。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刘向阅读训练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臣安敢戏其君 孰与昧行乎 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①怎么;开玩笑在黑暗中走路点燃蜡烛 2.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答复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 吾:我。

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5.恐:恐怕,担忧。

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7.何:为什么。

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9.安:怎么,哪。 10.戏:作弄,戏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3.闻:听说,听闻。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阳:阳光。

16.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说得好啊!


20.善:好。

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23.好:爱好。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忧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似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似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成心曲解晋平公的语意。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老大,已入暮年。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所以说:暮,何不炳烛乎?〞这样的曲解,形同戏弄,正因为如此,师旷的话才引起晋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师旷由炳烛〞自然导引出关于学习的比喻,留给对方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234b44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