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寒士的呼声――鲍照的乐府诗

2024-01-25 02: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平则鸣,寒士的呼声――鲍照的乐府诗》,欢迎阅读!
乐府诗,不平则鸣,寒士,呼声,鲍照的



不平则鸣,寒士的呼声

——xxxx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门禁森严的时代。这是一个文人仕途得意的时代,也是一个文人因政治死于非命的时代。门阀制度统治下,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门学子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心怀不平,诗中充满了作者的呼喊与不平之气。其中成就及才学都很突出的鲍照,出身寒门,命途多舛,以他的乐府诗,宣泄寒士不平的呼喊,引发后世人的同情之感。

或许,有人会说,左思,不也是一个诗歌多做寒士之呼的士子?况且左思才名似乎超过鲍照。无法认同这个观点。左思,据说也不是特别的寒门,家里最次也是书香门第,否则左思的妹妹何以能够因才被选入宫成为贵妃?就算原来曾贫寒,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左思的仕途还是颇为得意的。文名可算是满京华,也曾因《三都赋》引得洛阳纸贵。其后的《咏史》,抒发寒士不平与抗争,总感觉言过其实,以及不真诚。而那位,一生波折的鲍照,他才算是彻头彻尾的寒士。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

(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睿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

(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1 / 3






鲍照一生仕途坎坷,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他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诗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有志难伸,壮志难酬的鲍照,将他对于门阀制度的不满,对寒士地位低下现状的不平之气,满腔的愤恨发而为诗。《拟行路难》其四、其六,《代放歌行》、《山行见孤桐》、《卖玉器者访》、《拟古》其二、《梅花落》都表现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和诗人怀才不遇的慷慨之情。。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满腹心绪,怎一个字了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

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拟行路难》其六)这首诗主要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471e55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