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赏析《一个叫做家的地方》

2022-05-29 22:5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纪录片赏析《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欢迎阅读!
纪录片,赏析,叫做,地方,一个

《一个叫做家的地方》赏析



姓名:刘鑫星 学号:0143886 专业:社会工作 学院:人文学

前言:

家是每个人心中的牵绊,是每一个在外漂泊许久的游子渴望的温暖的港湾。我们离不开家,离不开曾日夜与我们为伴的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在家里,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事情。这些事情或许会让你快乐,会让你烦恼,会让你苦闷,或许也会让你拥有幸福。就是这样的一个家,让你体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滋味;就是这样一个家,让你在体验世间百态的途中有一个停下歇息的站台;就是这样的一个家,能够牵绊住你,平凡且幸福。



纪录片简介:

《一个叫做家的地方》,穿越上海的苏州河上,有一座老铁桥叫新闸桥。桥堍是一片旧居民区,蛰伏着弯弯曲曲的大小弄堂。弄堂里此起彼伏的声响和毫无顾忌的笑骂交织一片——这样的场景,令人感到回到了过去的某个年代。丑丑是李阿姨代人照管的一个男孩,抱来时,才一个半月大,五岁时,父母离了婚,父亲在服刑,母亲没有稳定的生活,丑丑一直跟着李阿姨生活,今年九岁了。家门口的老铁桥拆了要建新的,这一片旧居民区眼看也要动迁,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将发生变化,而丑丑的未来呢?这河这桥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正如铁


皮罐里那丛顽强生长的青葱,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志和面向未来的乐观态度。



本片亮点与赏析: (注:以下的《一》借指片名)

爱恨交织,刻画人性亮点。

在这部纪录片中,丑丑因其家庭原因,一直寄养在李阿姨家,而"生性好动"的丑丑则经常在外惹事生非。面对这样一个不好管教的孩子,李阿姨常说不想再带他了。这句话也只是说说而已,这一说就是八年。

纪录片的成功将取决于该片中由事件构成的特定人物关系,而《一》剧中便具备了这一点。李阿姨、丑丑这两个本不是一家的核心人物走在了一起,并成为了一家人,由此演绎出一段爱恨交织、矛盾重重的家庭故事。无论是当丑丑不好好做作业被李阿姨责骂后愤愤说出的"天天挨骂,母老虎一样"的话,还是当丑丑得知要搬家的消息时脱口而出"要和奶奶在一起"时对李阿姨所表现出的依赖和信任;无论是李阿姨无奈的一句"甩不掉的"还是愤概地说:"自己看大的孩子,轮不到他们打"这样的话语,人物的矛盾独白中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质朴的情愫。这是一种人性的光辉,抑或是说,这是一部真实客观的纪录片,更是一种真实客观的纪录方式。

在创作者的手中,《一》剧中不仅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那恰当好处地画外旁白,也是让人称道的。在旁白中我们了解到了丑丑生下来刚一个月便被人抱养的事实说明丑丑不幸的身世,但通过纪实镜头我们


也不难发现,丑丑又是幸运的。在种种矛盾的撞击中,毕竟,丑丑有了这样一个令自己依赖和信任的家。当然,除了核心人物的矛盾纠葛之外,李阿姨在女儿出嫁的大喜日子里忧心忡忡乃至悲从中来的矛盾、因收养丑丑与儿子之间的矛盾、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时与家人之间的矛盾等等等等,在这样一个看似平静的家庭中,创作者运用手中的镜头,将一个个矛盾层层展开,真实再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在《一》剧中,创作者围绕人物之间的矛盾,为观众展示""的内涵。不仅能使观众在收看接受的过程中逐步地产生观点和结论,更是一步步地将人们的思想导入深层空间的思考过程。与新闻性专题的简明直观相比,这部纪录片有其更加深沉含蓄的闪光点在里面。《一》剧的魅力就在于它纪录的是现实社会、人文思想的存在形态,是一段历史的存在,它有着更现实、更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思考价值。

动静转换,映射人物内心

用镜头说话,是纪录片的"本体"所在。那么,如何利用镜头说话,则是编导们能不能充分调动自己善于捕捉、发现故事的心灵了。不仅如此,编导们还要善于设计、甚至营造纪实情绪,纪录片才会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而《一》剧中,无论是拍摄现场镜头的捕捉、转换,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镜头的运用可谓是极具张力,均给人一种平和、真实的感觉。

《一》剧中提到的新闸桥横跨在苏州河上已有八十多年了,夏天到的时候,河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由于天热的缘故,人们的心情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9b366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