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村居》

2022-04-13 06: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村居》》,欢迎阅读!
居》,诗《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ūan 译文

早春二月,草儿发了芽,黄莺唱起了歌。 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 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词语解释

村居:在农村居住。

诗以《村居》为题,指诗所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拂:轻轻的擦、扫。 :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风筝。






诗人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优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诗的前两句话,画出了江南二月的明丽春光。“草长莺飞”欣欣向荣;“杨柳醉春烟”葱茏柔媚。后两句写人物活动,儿童、东风、纸鸢,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一个“忙”字把孩子们的勃勃兴致和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的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

拓展延伸

风筝的由来,

风筝源于我国,又名风鸢。纸鷂yào,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算是风筝之祖了。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风筝为游戏,并在鸢头上挂竹哨。当风筝






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便由此而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a95dc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