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VS学海无涯巧作舟

2022-12-28 11:07: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海无涯苦作舟VS学海无涯巧作舟》,欢迎阅读!
学海无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海无涯苦作舟VS学海无涯巧作舟

作者:阮清和

来源:《青春期健康·上半月》2019年第05

众所周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对联。上联中的字意指勤奋,下联中的字意为刻苦。它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学问如无边的海,刻苦是到达彼岸的船。意指求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寻找捷径、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素质的培养,能力的锻炼。是一种治学的态度,一种踏实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有了才能在学海中有所收获。我们指的苦学并不是一味呆板地、低效率地学。表示了个人品格和行为作风。即为了做好某项工作或达到某种目的,吃苦耐劳、不懈努力的品质,是一种获取知识时的态度。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句话给我们以绝佳的启示:聪明的人不一定都成才,笨的人不一定不能成才,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刻苦。所以,拥有苦学的态度更能够在学海中有所建树。理由如下:

1.刻苦具有长期性。所谓学海无涯,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而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一旦养成,能够帮助我们攻坚克难,坚持到底,使我们受益终身。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平均每天写作12个小时以上,一生完成了90部作品。越到学习的后期,技巧和方法就会越模糊,最后的胜利往往都是意志的胜利。

2.刻苦具有全面性。各个领域的学习有其特定的适应方法,没有一种技巧可以适用于全部领域。例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仅仅适用于平面条件下。牛顿经典力学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小于光速的范围。而古往今来的名人大家,学有所成者,天赋秉性不同,技巧方法各異,但必然一致的是都具有终身刻苦的品质。

学海,包括个人学习知识的广阔天地,亦包括历史不断发展的漫漫长河。学海之所以,在于人的生命和能力的有涯,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超越的局限。既然我们想在无涯的学海里泛舟,想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想有目的有方向、不至于勤奋刻苦却停滞不前,就必定需要智慧,即巧学。诚然勤奋是学习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却有苦学的态度和巧学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埋头苦学已经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速度。我们所说的学海无涯巧作舟中的巧学并非是投机取巧,偷奸耍滑,而是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获取知识。

第一,从个人角度来看。无数学子为了学业日夜苦读,然而金榜题名之人又有多少,难道落榜的学生没有努力刻苦的读书吗?多少高分状元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学习要有针对性,各个领域的学习有其特定的适应方法,就像学习数学,要培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大量的练习题目,总结题型。在学习外语时,要大量背诵记忆,大声朗读。只有掌握了每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在多个学科的知识面前才能够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从教育角度来看。在现代教育中,老师都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练习;在每年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都有分版块的练习,对大部分学生掌握差的知识点,要多出习题。做好查缺补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快速地提高成绩。 第三,从社会角度来看。巧学更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够更好地在社会生存,为社会作贡献。但面对众多技能,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技能加以重点培训,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价值。 总结陈词

古人言:活到老,学到老。在终身学习的路途上,要将认真刻苦的品质贯穿其中。但这也不代表我们要否认技巧的重要性。相反,运用科学高效的技巧,往往能够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处理海量的信息。在学习时,一些认真刻苦的同学,应注意方式方法,总结学习技巧;另一些善于寻找方法的同学要着重培养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品质。两相结合,才能够相得益彰。 编辑 遐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b388a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