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一章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2023-03-27 19:0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下第一章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欢迎阅读!
微观粒子,模型,物质,年级

新世纪教育 www.xsjjyw.com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课题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课时 2



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

重点: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了解及查阅;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 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难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PPT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一、相对原子质量

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引入】 调控: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元素符号表示的量,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C”表示的 意思 【新授】

我们知道“C”这个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且由相关的表中可以查得 C1.993×10-26千克

H: 1.674×10-27千克 O: 2.657×10-26千克

由此可见,原子的质量非常小,所以直接用它的真实质量会使计算复杂,且数据不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取他们相对的值。在取这个相对的值之前我们必须先有一个标准。就像画地图时用的比例尺,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国家按比例缩小画到一张纸上,现在我们的原子质量太小了,所以我们要让它按比例扩大,而且扩大后的数值要尽可能易记,实际上这就是建立原子质量模型。找出了原子质量的标准,我们就把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把比值就定义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新世纪教育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


新世纪教育 www.xsjjyw.com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下面就来规定这个标准 反思: C-12(提问: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12,由于碳有两种同位素,即C-12,C-14,所以必须指明是哪种碳原子。 C-12 M=1.993×10-26千克

1/12C-12 M=1/2×1.993×10-26千克=1.661×10-27千克 先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取1/12C-12作为标准?

找到了标准,我们就可以给出任意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了 例如:O: 2.657×10-26千克/1.661×10-27千克 一、相对原子质量

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查找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张青莲教授与相对原子质量--激发爱国热情 二、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注意规范及计算方法。 H2SO43CO2CuS04.5H2O 2化学式的意义:5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解】及【练习】

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例题】H2ONH4NO3

【练习】Fe2O3CO2H2SO4NH4HCO3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题】讲解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①各元素的质量比跟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例如NH4HC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112而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243。②计算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时, 【练习】

【补充】计算5t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 []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

氧化铁的式量是56×2+16×3=160

5t氧化铁中所含铁的质量是:5×70%=3.5(t) 答:5t氧化铁中含铁3.5t

新世纪教育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5eb9f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