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

2022-03-20 16:2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往事依依》》,欢迎阅读!
依依,往事

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往事依依

目标要求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2.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3.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资讯平台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51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代表作品:《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等。

●《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优美散文。作者从不同层面回忆童年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浩淼 雕镂

cháng yáng )风雨如huì 2.解释下面词的含义并用词语造句。 心旷神怡: 眼花缭乱: 记忆犹新: 3. 家。本文是一篇回忆 的优美

散文。

4.文中四件往事给“我”的启示最大的是( A

A.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好处

B.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能使人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C.听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能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人的爱国情怀 D.听老师的话,一生受用不尽

初步感知 1.阅读思考:

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原意是: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这里是指萦绕胸怀,久久难忘的意思。

2)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

的句子是?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2.认真读课文,了解内容,用简短的语言 复述出作者所回忆的四件事。 1)读《水浒传》2)读《千家诗》 3听老师教《南乡子》4听老师教《南归》 3.理解作者写作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

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精当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


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 其次,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4.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200---300文字加以描述。



重点品析

1.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

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3“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的心上刻镂下深刻的印象。“留下”替代“刻镂”行吗?为什么?



2《往事依依》一文文末引用老师的话:“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铭刻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上(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这话教“我”读书明理做人,而且“我”一直按老师的教导去做,从中得益匪浅。 3. 阅读“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两节文字,回答问题。

1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文中引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等诗句,是为了具体解说“________________;而引用“红紫芳菲”“白鹭上青天”等语则是为了具体地说明“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题目: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的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的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的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不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的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上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11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本文的标题(B

A.改变命运的一分 B.往事依

C.秦老师的女人心 D. 借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秦老师以“高利贷”的形式借给贪玩的小男孩一分,从而激发他刻苦学习,进而改变了他的一生。

2.阅读第⑨段,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个性倔强的小男孩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和秦老师的鼓励,感到无比的自豪、激动,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行文至第⑩段,故事已有个完美的结局,请你说说作者还要写第11段的缘由。

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表明此事影响深远,令人难忘,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强调了秦老师借分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旨。

.请概括秦老师这一人物形象。

秦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具有责任感(讲原则),充满教育智慧(讲究教育方法)的好老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6d6d28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