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常见的昆虫意象

2022-07-22 16:1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中常见的昆虫意象》,欢迎阅读!
意象,古诗,昆虫,文中,常见



xxxx常见的昆虫意象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古人认为蝉栖息在高树上,餐风饮露,有饱而不食者蝉也(《荀子大略》)的说法,所以常常用来形容清高纯洁的品质。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虞世南《蝉》)体现出一种清俊高逸的人格气韵之美。

诗人借此道出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秋风一起,蝉的生命也就将近终了,因此诗歌中也多用秋蝉渲染悲凄愁苦的气氛。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面对着长亭,又是傍晚时分,凄切的蝉声更加重了离人的愁绪。

蟋蟀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俗称蛐蛐,古称蛩,又名促织,其鸣声像又急又快的织机声,同时蟋蟀鸣声响起,秋天将要来到,提醒织者不要浪费时光赶紧准备寒衣,所以有促织鸣,懒妇惊的说法。

蟋蟀声短促而凄切,闻之令人生悲,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所以诗家吟咏此虫,多以此出笔。如戎昱的蛩声竟夜引乡泪,蟋蟀何自知人愁,贾岛的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白居易的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蟋蟀彻夜不停地鸣叫,令人愁肠百结。

螟蛉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泛指稻螟蛉、棉铃虫、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

《诗经·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螽斯

1 / 3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属于直翅目螽斯科。螽斯也叫斯螽,俗称蝈蝈,早在《诗经·周南》中就有记载: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全诗用六个迭字绘声绘色地刻画出嗡嗡乱叫、到处毁灭庄稼的螽斯形象,用以比喻剥削者子孙众多。

古人还把螽斯视为吉祥之物,用螽斯的多子象征子孙繁盛,故有螽斯延之说。《明宫史》中就有记载,以螽斯命名宫门,希望皇帝借此感触动物的生机,多生后代。

xx

——“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泛指莎鸡,属于直翅目螽斯科,也称络纬,最早见于《诗经·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莎鸡和蟋蟀一样,也是寄托人们孤独失意、思乡怀旧等各种情绪的悲秋之虫。

莎鸡的叫声犹如纺车的转动声,所以又称纺织娘。络纬不停声,从昏直到明。

不成一丝缕,徒负织作名。蜘蛛声寂寂,吐丝复自织。织网网飞虫,飞虫足充食。

事在人为不在声,思之令人三叹息。(张弼《络纬词》),在络纬不停和蜘蛛寂寂的对比中,阐发了事在人为的道理,讽刺了只作口头文章的现象。

蜉蝣

——“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生命短暂,它们的翅膀不能折叠。

《诗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借漂亮而短命的蜉蝣来讽刺时事,表达朝不保暮的忧心。苏轼《前赤壁赋》中说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们常常用蜉蝣这种生物表现人之于天地的渺小,

2 / 3






人生前途茫茫。蜉蝣生命短暂,最短的往往只有一天而已,朝生而暮死。古人往往用蜉蝣来借指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唐寅诗中写道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屋头换白头

青蝇

——“身为玉雪,不污青蝇。苍蝇,蝇色黑,故称青蝇。古诗中常用青蝇来讽喻专进谗言害人的小人。

《诗·小雅·青蝇》中说道: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於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讲的是苍蝇四处飞舞到处嗡嗡的样子。苏轼的《祭黄几道文》:身为玉雪,不污青蝇。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中说道: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记扇避青蝇。中都能体现出古代文人不愿与谗佞之辈为伍的高洁情质。

古代还有青蝇吊客的典故,源于《三国志》。后比喻人生无一知己,毕生落落寡合,孤独无友。唐刘禹锡《伤丘中丞》诗云: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清王士禛《与陈元孝诸公集光孝寺》:青蝇为吊客,干载同欷歔。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694fe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