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2022-09-19 07:1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诗词中的女性形象》,欢迎阅读!
古诗词,中国,形象,女性

中国古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我喜欢读古诗词,中国的古诗词中创造了很多很美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 但无论怎样的性格特征,都鲜明的呈现给我们我国古代女性生活中的一些方面。

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中的《孤竹》篇“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古诗源》卷四) 诗中的女性形象,就像孤竹托根于泰山,兔丝缠绕女萝一样,依附于强大的男性世界,这样的女性形象虽然让我们不以为然,但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大环境下也无可厚非。

女性形象还一直是民歌中的主角,汉乐府中也多有女子对自身生活情感的歌唱。汉乐府中最著名的一首恋歌就是女子的歌唱,《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中的女子指天为誓,表明自己坚贞不渝的深情。后世所谓的海誓山盟,或许都是从本诗“山无陵”以下五句生发而出的。《有所思》则表现了汉代女子面对负心人时的刚烈果决: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热恋中的女子本来准备了珍贵的礼物要赠给情人,却惊闻他已有他心,便断然与其相绝。尽管这样的决绝会让自己心碎,她还是毅然说出了“相思与君绝”的誓言。这果决的举动正因为炽热真挚的爱情中容不得半点瑕疵。《白头吟》中的女子


则在毅然与三心二意的男子决绝之后,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可悲的是,这向往也正表明了理想爱情的不易得,所以才会有《怨歌行》中女子对容颜老去时被抛弃命运的忧惧,《上山采蘼芜》中弃妇对喜新厌旧的“故夫”的责难。

汉乐府民歌中的女子大多是刚强独立有主见的,《陇西行》中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主妇,并赞叹道:“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这不输于男子的干练女子的形象在前此的文学作品中是不曾出现过的,这也正表现了汉代女子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著名的长诗《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也分别塑造了罗敷和刘兰芝这两个完美的女性形象。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也叫《日出东南隅行》。诗中写美丽的罗敷到城南采桑,遇见了显赫的五马太守。太守一见罗敷的美貌,就上前调戏,要罗敷和他一同回去。面对太守的无耻要求,罗敷断然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随后,罗敷盛赞自己的夫婿的容貌和事功,使得太守扫兴而去。诗中的罗敷聪明勤劳,又勇敢机智,谈笑戏謔之间就使得轻佻好色的太守无地自容。

《东门行》中“贱妾与君共餔糜”一句,平平实实的七个字,却把一个都邑贫民的妻子对贫困生活的悲哀无奈、对丈夫准备铤而走险的无限担忧描写得入木三分,更是塑造了一个和丈夫共患难的女性形象。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叙事长诗的名篇,沈德潜曾赞誉它是“古今第一首长诗”。 这首长诗塑造了兰芝这样一个美丽忠贞、外柔内刚的女性形象。在遭到婆婆的恶意刁难时,她主动提出离去。在被迫离开时,她镇定从容地辞别焦母,丝毫不失礼数。在与丈夫分别时,她坚贞地立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在兄长逼嫁


时,她自知难遂己意,只得假意应允,却在成亲之日,“举身赴清池”,以死表明了对爱情的坚贞、对封建宗法势力的反抗。这种自尊自爱、坚强不屈、

忠贞深情的品质使兰芝成为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 《木兰诗》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描写女性形象的诗。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和上面所说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从军十二年,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是古诗词中众多女性形象中的“另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视为反常的现象。“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留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新的贡献。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木兰诗》的作者不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

通过以上几首诗词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就充分体会了古诗词中女性形象的美,这种美并不单调,因为她们美在性格,美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与众不同,比如上面木兰和兰芝,罗敷的美就截然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d16df7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