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实践论》的写作背景及其意义

2022-04-01 07:2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泽东《实践论》的写作背景及其意义》,欢迎阅读!
实践论,毛泽东,意义,背景,写作

毛泽东《实践论》的写作背景及其意义

(2013-12-17 16:45:54)

转载▼

一部不朽著作的背后,往往深藏着一段痛苦的历史。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作的诞生都印证了这个观点。毛泽东十分赞赏司马迁的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对司马迁的这段话,毛泽东曾经感受极深, 广为宣传,是因为如他本人所说: 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他曾受到过错误路线的压制排挤,被贬职靠边站过。抗战初期,他写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发愤之所为作也 《实践论》发愤之作 那么从何来呢?那是因为当时 随着王明 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这些喝过苏联洋墨水的人以马列主义理论家自诩,鼓吹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 指责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是狭隘的经验论 右倾机会主义 等等,最终导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造成重大的损失。除此之外,缩小,最后丢个精光,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毛泽东心痛、愤怒,却无能为力。直到 19351月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央的错误领导,确立他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才使党和红军有了转机。倾教条主义领导人的鄙视、讥讽,毛泽东没有忘记。 他到处找马列的书来读。甚至在长征路上,他患病躺在担架上还在读《反杜林论》。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延安有了相对安全的环境,读书条件显著改善,读书时间相对增多。为了批判王明们的倾教条主义,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他自感我的工具不够因此,到延安就发愤读书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 而以哲学研究为主。凡是在延安能找到的马列哲学著作和有关读物, 毛泽东都找来读; 在延安没有的,他写信请外面(即国统区大城市)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买来读。李达著的社会学大纲》 1937 5 月出版后,毛泽东收到作者寄来的书,读了很高兴,认为是一本好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科书,并把它推荐给抗日军政大学。他对艾思奇的哲学生活》评价也很高,读后还作了 3000 字的详细摘录,写信对艾说,这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除此之外,他还读了大量的哲学方面的书籍,这为他写《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经过认真准备后, 1937 4 月, 应抗日军政大学邀请去给学员们讲授哲学 到卢沟桥事变发生,共讲了 100 多个小时。毛泽东在抗大讲课的稿子,由红军总政治部把提纲整理出来,经他本人同意,油印发给了学员。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最早油印本封面注明的时间是“1937 9 月印,《实践论》 是这个《讲授提纲》 第二章辩证唯物论的最后一节。

意义:《实践论》是为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观点 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 《实践论》正式发表后,在中国、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批判 倾错误的哲学总结, 又是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它不仅是毛泽东个人哲学思想发展的巨大飞跃, 而且是现代中国哲学的璀璨明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11aba4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