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性隐喻

2022-10-13 22:1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里的性隐喻》,欢迎阅读!
隐喻,唐诗

唐诗里的性隐喻

唐诗里的性隐喻

(2008-01-05 06:44:11) 标签: 人文/历史

随笔/感悟

文化

分类: 性文化特区

今天特地转载朋友的读唐诗心得,并非我的原创。当然今人对诗的理解完全可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古往今来,唐诗乃诗歌中之精华,中国文化之集大成者,闲来无事,整理出四大情色诗人,纯属个人见解!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一生风流自赏,首二句暗寓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意,因为杜牧和韩绰同是二十四桥的风流才子,两人深厚的友情因为“一起嫖过娼”而更加亲昵无间。当地名胜二十四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后两句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在明月当空的夜晚,你这位大才俊在何处“教”歌女们“吹箫”取乐呢?其中那“可喻而不可言”的隐喻不愧是大诗人杜牧的经典佳句,难能可贵地把“吹箫”之词放入诗中以愚大众,并存在上千年还成名诗。调笑之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虽写艳情却风流不下流。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唱和,歌声哀伤。“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借题发挥讥讽晚唐政治的腐败,但这句话也可以说写了“隔岸取火”和“后庭花开”两种高难度性爱姿势,而且表达如此肆无忌惮。

博主注:“吹箫”和“后庭花”的性隐喻是杜牧原创还是后人借用,恐怕很难进一步考证。

白居易: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其诗之精华在:红颜未老恩先断。此一句值得把玩。呵呵,女的还未老,男的功能已差矣,害得正值狼虎之年的女士只有“斜倚熏笼坐到明”,正是应了那一句“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偏偏此时“夜深前殿按歌声”,看来这古时的建筑隔音效果确实不太理想,想这位不知名的女士正是心急火燎之是却只能坐听风雨,这也就怪不得要“泪湿罗巾梦不成”了!此诗道尽老夫少妻之无奈。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开头两句说的是年轻的少妇们没有什么烦恼,为什么不知愁呢?大概是因为第一生活有保障,老公每个月会固定的给零花钱;第二是还没有到狼虎之年,要求不是很强烈,所以老公不在的日子也就不是那么难熬,还可以“凝妆上翠楼”,化化妆,到楼上居高望远看看帅哥,但到了后来呢?情况就急转而下,“忽见陌头杨柳色”看到一些不应该看的事,看来这古代爱偷窥的人还真不少,“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开始后悔不应该叫自己的丈夫出门,搞得自己完全没有“性福”,此诗全程描述了孤身女人的无奈。

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此诗乃作者暮年之作,开篇第一句“向晚意不适”,到了傍晚感觉不太舒服,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年纪大了,对着家中的娇妻美妾感到力不从心,心情郁闷吧!既然心情不好,那就出去兜兜风吧,这就是第二句“驱车登古原”,只是不知道作者当年坐的车子是不是敞棚的,最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乃全诗的精华所在,料想作者当时已是垂垂老朽,空有老骥伏枥、精忠报妻之志,却已是廉颇老矣无复当年勇贯三军之力,这两句诗道出多少老年男人的心酸与无奈?壮士暮年,难免让人扼腕叹息,李商隐为大诗人当之无愧,也敢为男人说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518e31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