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学案人民版必修2

2023-03-16 00:2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浙江专用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学案人民版必修2》,欢迎阅读!
专题,近现代,浙江,升学,社会生活

专题提升()





全面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原因

(1)“欧风美雨”的影响。

(2)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重大事件的推动。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4)经济发展是变迁的根本原因。 2.规律

(1)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2)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 (3)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4)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典例】 (选考)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1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析 由题干中的信息“报纸……最有功……教民智渐开通”即可选出C项。近代中国变革的根本动力应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A项表述错误;题干中无法看出报纸产业的多元化,也无法看出专制政府对报刊业的压制,故排除BD两项。 答案 C





【变式训练】 (选考)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量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解析 《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A项错误;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C项正确。说《时务报》需求“极大”,夸大了影响,D项错误。 答案 C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5a8311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