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

2022-05-25 13:1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欢迎阅读!
近现代,社会生活,必修,中国,变迁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3.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外来文化影响、法令规范等方面,探讨影响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社会因素。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征。 一、重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预习案(做全优设计第39页课前预习)



合作探究一: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点拔: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共和国建立——改革开放

合作探究二:我们现代在衣、食、住、、习俗和以前相比有什么特点?

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饮食

西餐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4、区别: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住宅

1.特点:城乡之间、贫富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原因:主要是外国人增多,外来文化的影响。

2、中国居室建筑的演进,利用下列图示掌握居室建筑演进的过程和特征。 传统建筑 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 北京西站

新式住宅 “新村”、“花园”、“别墅”、“公寓” 3、出现也西化趋势,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习俗

特点: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批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习俗改良后的新习俗,这种新习俗和中国传统习俗共同存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变革表现:婚姻自由、火葬、女子放足且可以接受教育并走出家庭、破除迷信等。

其它生活变迁

婚姻风俗的变迁:①古代社会:缔结婚约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新潮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③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丧葬礼节的变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简,出现西式葬礼,城市出现殡仪馆和公墓,更多农村仍然是传统。②新中国成立后:殡葬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其他风俗的变迁

民国: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官方实施公历,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楫,握手成常礼。

民众思想观念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四、能力提升:为什么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 政治(环境、形势)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外因:外来文化的涌入 五〖小结〗 1战争后,由原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逐步渡,会结构发生巨大革,此同人民日常生活密相的物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的影生改战争后,列强蜂涌入中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本,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到了中

这种的情下,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一方面,传统文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治地位,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又来势汹涌,锯战在中掀起了一大的革,人民生活息息相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得尤突出。

巩固案

完成练习册《全优设计》第112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 2.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二、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预习案(做全优设计第42页课前预习)

合作探究:近现代交通工具更新的表现,并分析更新的原因 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

近现代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现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原因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不同、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

合作探究 中国近代电信,电报,电话的发展历程? 电信

时间 成就 第二次鸦片

中国加快通信事业的建设步伐

战争后 1866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

1896

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

辛亥革命后



194911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 的新时代 ——电报:

时间 成就 1877 丁日昌——有线电报开



1906 无线电报创设 1932 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电话:

时间 成就 1882 电话传入我国 民国成立后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






继续增加

20世纪80年代



2003

通信事业发展迅速

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固话、移动各占一半)



能力提升 分析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更新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1)积极: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

2消极: 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重,导致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

〖小结〗

电车、汽车等取代人力车、马车 交通工具的进步 方便了人们的生

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 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促进了经济的发

巩固案

完成练习册《全优设计》第44页。










第三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互联网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二、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预习案(做全优设计第45页课前预习)

合作探究 中国报业发展的原因,历程,通俗性报刊有哪些特点呢? 1.原因:内因:a: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b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

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外因: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⑴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⑵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3、特点:⑴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的需要。⑵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二合作探究 有关广播、电影、电视的“第一”画出来,并画出对应的时间和地点及中国广播影视的特点

第一座广播台:1923123日,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6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具有真、奇、活等特点。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5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合作探究 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情况。

原因: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

概况: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⑵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⑶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能力提升

大众传媒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印刷类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电子类传媒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及电脑网络等信息媒体。其中报纸的发行量较大,是受众面最大的大众传媒,有信息详细、可选择性、可保留性和价格相对较低等特点。

报刊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大众传媒,通俗性报刊又是发展最快的最活跃的传媒。它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出现了众多专门分类的报刊,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刊。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国的电影事业始于19世纪末,中国的电视则迟至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以前,报刊和广播影视是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但是,当今网络媒体正成为新的大众传媒,发展速度惊人。

大众传媒具有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娱乐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但是其负面影响不能忽视,例如,受众依赖媒介来选择世界观,逐渐远离现实,被传播者左右;信息过量淹没了有用信息,使受众对信息感到麻木、冷淡;受众过多依赖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人际交往、互动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等。 大众传媒的更新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缩影,是近现代科技进步的缩影。我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感受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五〖小结〗

大众报纸的发展 方便信息交流 广播影视的普及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互联网的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巩固案

完成练习册《全优设计》第46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b78b1d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