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认同

2023-09-25 16:20: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的认同》,欢迎阅读!
美的,认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的认同

作者:李珂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4

; 要:灰姑娘的形象在社会规范中一直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主要对其角色出处的童话故事《灰姑娘》进行审美角度的分析,讨论灰姑娘为何为美。具体从美与善的关系,美感体验,审美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灰姑娘形象美的存在及其合理性。 关键词:美;灰姑娘;道德美;移情;

中图分类号:I106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1-0080-01 《灰姑娘》这篇童话故事之所以经久流传,不仅因为它是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更是灰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在社会伦理规范中的典型性。社会评价中多将灰姑娘的形象作为真善美的代表,自然有其合理性。

与日常表达不同的是,审美学和美学中更侧重于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一般是作为名词而不是作为形容词使用的,表示的是一种事物。然而灰姑娘作为众多的形象代表之一,其人物形象的美一是在于人物形象的品质体现出的道德美,二是在于读者的内模仿和移情,三是在于丑反衬出的,充实了的美的形象。 一、美与善

美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一直以来,尽善尽美都是人们的理想之一。真让人感到踏;善让人感到安慰;美则让人感到温馨和愉悦。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就显得美。西方的童话故事中有许多的善的形象给人美的感受,如白雪公主,美人鱼,豌豆姑娘,等,由此也验证了在美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而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也谈到,只有完全具备美、善、理智及诸如此类的优秀品质才可称为神。因而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美和善相互统一,共存共生;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就是一个美与善共存的典型形象。灰姑娘的美的基础是传统意义里的道德善;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把善定义为社会规范认可的优良品质,如宽容、乐观、忍让等等;有以内在的善为基础的美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美,而不是简单的流于外表形象。

灰姑娘美好形象之所以被广泛的认可,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其行为是符合人们对善的这个定义的,体谅到父亲的难处,当两个姐姐争相父亲讨要珠宝的时候,她只要了碰到父亲帽子的一根树枝,并把它栽种在母亲的坟墓前,细心灌溉成大树;面对继母和两个姐姐的欺负,她所表现出来的平和,宽厚品质也是善的一部分;后来万能的小鸟的出现不仅向读者传达了善良的人必将得到公正对待的理念,更体现了社会对善的肯定和渴望,这说明人们渴望的美是以善为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的,以善为基础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没有善良那么连美丽的外表也会让人生厌,如灰姑娘的继母和两个姐姐一样,因善而美,灰姑娘用自己的善良赢得了读者的认可。

不仅如此,灰姑娘的美既有内在善的肯定,同时兼具外在美的表现,外在美的表现不仅有体貌特征等基本因素,也包括社会行为,交际礼仪这些具体行为,或风度翩翩、或安静娴雅、或手足无措、或惊慌混乱……,行为是内在品质的外化手段,灰姑娘在家里见王子时有教养的屈膝行礼,所体现的娴雅大方也对其内在本质的肯定。美的德行及美的外在相结合,由内及外,以善为内在,辅以外在行为美,这些都是对灰姑娘美好形象的支持。 二、移情

移情作用是直接影响美感产生的动力。移情是指审美者在审美活动中,把主体情感移置于审美对象,赋予审美对象生命和情感,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物我统一的境界,直接感受审美对象的处境和遭遇,从而引起审美者的同类心理效应。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生的移情活动,因投身其中而获得文学作品中某个审美对象的直观感受,这也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灰姑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童话故事,其故事情节和内容的设置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激发,进行移情活动。灰姑娘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读者依然可以把自己的情感附于这个形象之上,从而获得类似的直观感受,比如灰姑娘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欺负压迫时的无助,受到小鸟帮助时的喜悦,一次次在凌晨有惊无险的换下礼服的刺激,最终被王子找到成为王妃的完美结局。在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对灰姑娘这个角色的喜欢,读者把自己的情感倾入,而引发共鸣;正所谓深入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如果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有类似遭遇则更能融入其中,则会将自己的整个人格投射到灰姑娘这个形象上,于是在灰姑娘的形象中看到的就是我自己,审美对象也就成为了自己,从而获得审美的快感,借机抒发个人情感。人不但移情于物,还会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并且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所以这个过程虽然是读者这个主体的情感外射或移置,但同时激发读者对美的热爱和兴趣,把一种自觉的人生价值注入到主体的人格中去,在这个美的欣赏过程中日益深入自身,认识和确证自己,不断进行文化心理结构的重构重建,这就反映出灰姑娘这个客体具有构成美的潜能。世界上既没有所谓的客体美也没有所谓的主体美,美永远是主客体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关系。灰姑娘的形象正是在主客体的相互结合补充中,其美的形成过程才会显得更加完整。

灰姑娘的结局是理想的,这种理想其实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人类的理想一定是合乎自身利益的,所以当看到灰姑娘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便生动的给了移情其中的读者理想的指向,这种看似荒唐的幻想,但是因为其本质是善的,所以又含有某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这种理想首先就是一种美的存在,它对现实具体事务的提升便可以转化为实际的美,所以读者移情于灰姑娘的形象上即是对美的追求,又是对灰姑娘美的形象的肯定。 三、丑作用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活中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同时存在,也就造就了艺术作品中的存在。在美学中,即相互依存,又矛盾对立,两者互为彼此存在的前提,在存在的过程中又相互斗争,唯有如此,艺术作品中的创作对象才能获得更丰富鲜明的形象。

在《灰姑娘》中,丑是作为美的对立面存在的,作者创作了继母和两个姐姐的丑陋形象来衬托灰姑娘的美的存在。又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来丰富灰姑娘的美好形象。继母和两个姐姐虽然外表美丽但是内心却是凶恶,空虚,愚蠢,这种外观与内质的相矛盾就是丑的单面形态的体现,而厌恶是人们对丑恶,丑陋东西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丑反衬了美的形象,使不太美的显得美,丑也丰富了美的内涵,使美的显得更美,灰姑娘在心机叵测的,自私的继母和姐姐们的的形象下被衬托的更加善良,真实。所以在这些丑的形象的参与中,童话故事情节才会更加丰富,灰姑娘的形象才会更加饱满。

《灰姑娘》这个故事设置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对比美与丑,美与丑两种相互矛盾的形态同时呈现在读者面前,美和丑相互对照。众望所归,在美与丑的对抗过程中,美战胜了丑,丑成了美的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同时。读者也在对继母和姐姐们这些形象的审丑过程中获得快感,加深了对美的感受。美与丑相互对比,更是渲染了灰姑娘的美好形象。

综上所述,灰姑娘美的存在以善为基础,在审美者自身的审美过程的影响下,在对立面的反衬和丰富中显得更加明确合理,积极意义更加普遍。所以在《灰姑娘》这一经典童话中,主人公的美才可以得到普遍认可,而故事的美还体现在整个故事的发展结局让人所向往,这种理想化的追求也是美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张应杭.人生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胡家祥.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0. [3]李咏吟.走向比较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朱光潜.谈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李西建.审美文化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663d9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