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认同

2022-05-01 18:2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性别认同》,欢迎阅读!
认同,性别

性别认同( G e n d e r I d e n t i t y ) 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 即理解性别。包括正确使用性别标签, 理解性别的稳定性 坚定性和生物发生学基础 知道男女生理上的差别。研究发现, 大多数 2 5 - 3岁的儿童已能正确说出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 但不能认识到性别是不变的属性

如给一个男孩穿上裙子, 会被说成是女孩。3 5岁还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5 7岁开始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认识到性别不会因外表打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儿童达到液体和数量守恒的阶段。理解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在学龄期间。

性别角色认同( S e x - r o l e I d e n t i t y ) 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认同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术语, 指一个人接受并内化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过程。父母对儿童早期的性别角色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位父母都有一套性别角色标准, 他们从儿童出生后, 就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子女。他们鼓励那些符合性别角色标准的行为, 制裁那些不适当的行为, 儿童在学会正确使用性别标签不久, 就获得了一些性别刻板印象, 男孩应该玩汽车, 女孩应该玩布娃娃等。同时社会公认的适合男

性或女性的动机、 价值、 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 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 如, 大多数社会认为女性应当承当养育后代的角色, 男性要为家庭提供支持、 保护它免受伤害; 期望女性富于感情 温柔、 合作、 服从等, 期望男性独立、 果断、 主动、 成就欲强等。这种由社会期望而造成的压力, 使多数人产生一种明确的归属于某一性别群体的认同感,自觉采取一些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案例:在《幼儿园》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所有的孩子们都在一个

地方洗澡,其中一个小男孩还在摸小女孩的屁股,他们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此我想分析一下宝宝的性别角色认同。

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一般会经过无知、好奇、害羞等不同的阶段。 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对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的性别认同有个发展的过程。 两岁半道三岁期间,孩子对“我是谁”开始有初步的概念,他们会用“我”“我的”来表示自己活着属于自己的,而对自己的性别的认同,是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很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园期间,其实孩子们还是没有明白男女的真正不同的,在他们的眼里,男孩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在幼儿园里可以不需要设置不同的厕所,不同的睡觉的地方,不同的洗澡的地方,在幼儿园里就是让男孩和女孩吃睡玩都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与不同性别的小朋友的差别,这样就会让他们感受到这种好奇感,从真正的表现上来驱使他们对性别角色进行区分和认同。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性别意识”会逐渐开始丰富,他们可能会好奇的问“为什么男生要站着尿尿,而女生要坐着尿尿”。同时,他们会对自己的生殖器产生好奇,好奇于自己的为什么与别人的不一样。这种好奇和驱力有助于孩子们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进行性别角色认同。

除此以外,我觉得现在的幼儿性别意识开始的越来越早,对于性别观念,起异性来,一些大班的孩子已经能够感觉到不好意思。这说明他们已经性别观念比较强了。


但是,在幼儿园阶段,男女孩之间还是可以很好的在一起玩游戏交朋友的。这就需要幼儿园的老师以及家长,一定要尊重儿童的先天气质类型,不要给儿童套上性别的枷锁,不要让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的性别刻板印象限制了孩子的爱好,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2008213884_王守峰>

提到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不需要进行特意的教导。但是,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非常必要,它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墓础。这非但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锢、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而自我保护教育在国内很多也是流于形式,本文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方法以供借鉴与参考。一、何谓性别角色认同在一般人眼中,男女之别是生来就有的,但性与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英国社会学德拉梅特指出,性是指男性与女性的生物特征,是天生的;性别是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异,诸如在衣着、兴趣、态度、行为、才能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把男人女人的生活方式区别开来。如果孩子在幼儿期不能及时完成性别角色认同的任务,日后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别偏差行为,产生性别角色障碍,出现女性化的男孩儿、男性化的女孩儿、同性恋者、性变态者和异性装扮癖患者等。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孩子的性别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或缺失、或偏激,给孩子的发育成长...... (本文共计3) [继续阅读本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2fc8629b6648d7c0c746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