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认同

2023-01-12 00:23: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四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认同》,欢迎阅读!
性别,第四章,认同,差异

第四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认同

一、性别的遗传物质:决定人类遗传特性的基本物质基础是染色体。人类的生物性别是由人体细胞核中染色体的组成所决定的。 二、性别的决定:

⒈人类的基因性别,多数是在受精的瞬间决定的。生男生女的关键在于受精的精子是带Y还是带X

⒉性染色体的组型,决定着基因性别。一般情况下,基因型和表现型一致;在出现变异时,可使其不一致。

Y染色体短臂性决定区的睾丸决定因子引导胚胎的性腺始基发育为睾丸,没有Y的睾丸决定因子影响时,在胚胎第八周性腺始基将发育为卵巢。因此,卵巢及其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形成不是因为两条X染色体的存在,而是由于缺乏Y染色体短臂上睾丸决定因子所致。 三、性、性别和性别角色的概念

⒈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⒉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指的就是性别的差异,即心理学差异;

⒊性别角色指特定型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适合位置,以及社会按照其性别所规范的行为模式。

⒋个体社会化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⒌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等机制实现的。 四、性别角色的特征 ㈠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⒈刻板印象又称为定型观念,指人们对不同事物或社会群体进行概括后形成过分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在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刻板印象起着一种特别的框架和模板作用,对男女应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所从事的活动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看法。 ⒉性别刻板印象包括:外表形象、人格特性、角色行为、职业。

⒊由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存在,使不同性别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方向十分明确。 ㈡传统的性别角色的特征

即男女在社会发展中所被期望的特征。“男子汉大丈夫”“贤妻良母”等。 ㈢现代社会的双性化特点

男孩过于男性化以及女孩过于女性化都不好,应重视双性化教育 五、性别角色的发展

㈠家庭是孩子性别社会化的首要场所。

⒈婴儿通过身体接触,学习感受自己和别人身体的异同,是婴儿获得自身性别身份的最佳时期。

⒉家庭是孩子自幼学习性别角色观念、形成性别角色取向、模仿相应性别角色行为的主要场所,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第一源泉。

⒊家庭的传统、礼节、习俗对子女在性别角色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㈡父亲在孩子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⒈在孩子性别角色的家庭教育中,父亲永远是母亲的合作伙伴。父亲既是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又为孩子提供了男人形象的模式。

⒉性别角色的认同过程贯穿于男人和女人的一生,而在青春期是最为强化的时期。 六、女性的性别认同 ㈠性别认同:

⒈性别认同,也是性身份认同,是幼儿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标定。


⒉一般情况下,孩子是通过父母来正确识别自己的性别的。

⒊性身份认同的关键时期是1岁至1.5岁左右; ⒋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时期是在1.5岁到3岁。

⒌一般在34岁时,幼儿对性别的认识逐渐达到稳定阶段,其性别意识开始丰富起来,对性别的差异会感到非常好奇。 ㈡性别认同的影响因素:

⒈父母自己对性别认同的认识;

⒉养育方式对孩子性别认同的影响;

⒊父母性别角色榜样作用对孩子性别认同的影响; ⒋父亲的独特作用对孩子性别意识发展的作用; ⒌其他:如学校、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c0635c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