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词中的用人之道

2022-11-03 01: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读古诗词中的用人之道》,欢迎阅读!
品读,古诗词,用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品读古诗词中的用人之道

作者:刘胜强

来源:《唯实》2017年第09

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人才的句子很多,内容涉及人才的鉴别、选拔、任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其中不乏名言佳句,品读起来,意味隽永,回味無穷。就组织工作的借鉴意义而言,归纳起来,有三点粗浅体会。

体悟古人求贤若渴之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崇人才、广纳贤才的传统。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贤的记载: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战国时期,燕昭王筑台招贤的佳话屡屡入诗: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充分表达了古代政治家唯才是举、思贤若渴、网罗人才、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态。柳宗元《行路难》中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以树木为喻,对人才的缺乏培养表示忧虑。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一文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深刻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死气沉沉社会局面的不满,热情呼唤社会变革和重用人才。可见,重视人才的思想贯穿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完善,赋予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效法古人选贤任能之道。古诗词中有关选人用人的论述,内容丰富、富有哲理,对当下组织工作具有启迪意义。在选人上不拘一格,广揽英才。譬如左思《咏史》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表达了从民间发掘人才、从基层网罗人才的愿景;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揭示了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当前重视后备干部培养一脉相承;欧阳修、邵谒等人提出的任人之道,要在不疑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等观点,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实干实绩论英雄。在用才上扬长避短,量才适用。屈原《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意人才各有长短,在使用上不必求全责备,要扬长避短;清代顾嗣协《杂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阐明了人岗相适、方能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在管理上注重实践,放手锻炼。譬如陆游《苦笋》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等诗句,主张放手使用人才,选拔人才到基层一线、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炼,提高本领,增长才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ad5ac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