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26 05:21: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假冒,对策,侵权,打击,面临

关于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年,XX局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深挖细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XX人次,检查经营主体XX余家,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XX件,涉案金额XX万元,罚没XX万元,其中查获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假冒伪劣口罩案XX件,没收侵权假冒、产品质量不合格口XX万余个,切实维护了商标权利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市场监管部门在“双打”工作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存在问题

(一)过于依赖商标权利人的举报或投诉。近年来,随着制假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仅凭眼观、手感越来越难以识别商品真假。日常检查巡查发现违法线索的几率较低,如2020年,XX局查处的侵权假冒案件中,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线索仅有X件,X%,多依赖于商标权利人或其代理人提供的证据材料。

(二)互联网执法难度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呈现出隐蔽性的特征,执法难度日益加大。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网络经营主体一般会隐藏个人真实信息,仅根据消费者提供的快递单或网络信息很难找到售假者。且网络具有流动性,信息内容随时都会变化,消费者如未及时保留电子证据,


将增加维权难度。如2020年疫情期间我局查处的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中,当事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实施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的违法行为,因快递信息不全,较难固定证据,给案件查处带来不小难度。

(三)各方监管协作有待加强。一方面,商场、农超市场的管理方未对商家的入驻严格审核、把关,在日常监管中未仔细查验入驻商家的进销存票据和台账,甚至有的管理方只认钱,对入驻商家不闻不问,发现问题内部消化,不及时告知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导致入驻商家抱有侥幸心理,铤而走险销售侵权商品,或出现真假混卖的现象。另一方面,虽然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有很多成员单位,但各成员单位之间职责不清,沟通协作不够紧密,主动开展工作意识不强,打击违法行为力度不够。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监管机制,增强打击侵权假冒打击力。一是积极开展商品质量抽检。坚持把加强流通领域商品抽检作为促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抽检工作。二是着力强化电商企业监管。持续加强电商企业巡查,不断加强网络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经营行为。三是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按照“查处一个案件,规范一个行业,净化一个领域”原则,以产品制售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涉外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等为重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专项整治行动。

(二)完善联动机制,增强打击侵权假冒协同力。一是内部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fd99cf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