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思想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2022-12-20 16:2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孔子思想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欢迎阅读!
孔子,意义,存在,思想,社会

论孔子思想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儒家思想今天遇到了无比强劲的敌手,这就是由西方工业文明引起的西方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必将带来一定程度和范围的西方化,孔子的思想,还有其存在依据吗?我认为,孔子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的思索是不会过时的,而他一生的经历及其精神境界,作为人的生存,也具有典型意义。

卡西尔说:语言与存在同一。那么我们只要看看这些词汇吧:仁爱、礼节、天命、中庸等这些都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不可想象,如果他们有朝一日从人类的生存中消失那将是怎样的后果?

孔子的一生,遇到了重重困难和磨难,贫穷恓惶,理想没有实现,那是一个十分沉重凄婉的悲剧。但是,孔子建立了一个阔大的精神境界,创立了一套与现实抗衡的学说,视富贵若浮云,过着一种不忧不惧、坦荡荡乐陶陶的生活,把悲剧变成了正剧。人生多艰,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每个人面对这一事实的时候,难道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吗?

孔子强调个体人格的修养,这是让人自己受用自己生命价值的学说。人自己精神生活的质量就是他的精神本身的质量,因此,不息地充实自己,追求自我完善,以内在的质量屹立于人世,他才能有种自满、自足的感觉,才能不为各种物欲的追逐、成败的计较、名利的诱惑所压倒,才能有一份宽松泰和、博大包容的心境,真正享受人生!但是,孔子的学说,决不至于独善其身的心性修养。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兼善天下,即努力改造社会、造福人群 这是孔子真正伟大的地方。他的学说的根本——仁,即是爱人,即是人道。爱人或人道,就是使人都好起来,使人人生活得好,尤其是使人人都受到教育总之是把自身一己的人道修养推广开来,在每个人身上加以实现,使每个人都得到提高和升华,造成一个君子国,造成一个以人道为根本原则的大同世界!

孔子的思想、观点是很丰富的,但贯串于他一生的精神却很简单,一是知天命,一是弘毅。这两点,支撑着“任重道远”四个大字。极伟大的任务,极沉重的担子,极高远的目标,困难、挫折,甚至终身奋斗毫无结果,都是可能的,没有知天命的精神,生出许多一己的主观妄求,在不合理的事面前表现出不可理解和天真的愤激,甚至为忧烦、悲观、荒诞感所压倒,等等,这样的心理首先失却了宽和健康,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在这里我理解的知天命即上天命我来做这件事和上天注定我命运多舛两方面。所以有志向和真正干事的人,一定要懂得孔子知天命的正确涵义和积极精神。

命这个字眼儿很通俗也很高深。大别起来,人们对命的理解有两种,一种认为,命是先天注定,无法改变的,所谓“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就是老百姓对命运观的极好概括。另一种认为,命是非人力可以改变的某种事实,比如某种外在的机遇,或是自己内在性格的偏长偏短,它们常常决定人的生活道路。比如仕途,前几年有一句话:“德才兼备加一碰。”这一碰特别重要。所以重要,就是你是否逢着了某种机会有决定意义。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就产生了两种“知名”的态度。持前一种理解的人生活态度消极,认为世事一无可为,“听天由命”;他们还很迷信,抽签算卦,奉算命先生为“铁嘴”,说他们某年有“水凶”,他们就不敢在沟渠边走,说他们某年不宜早出门,他们就日上三竿后离家。持后一种理解的人也认识到人生的无可奈何处,但却并不消极,更不迷信。拿孔子自己来说,他一生克己复礼,游列国,说诸国,但它的政治抱负和主张,却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他们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尽了一切努力,而又归之于命。

严格说来,只有后一种“知名”才真正是人生智慧,而且是很高境界的人生智慧。国家元首、亿万富翁,以至村民百姓,芸芸众生,无论地位高低,能力大小,总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总有些无法做到的事情,总有够不着的、达不到的、无可奈何的,一句话,总有限定,总有失败,总有不如意。怎么办?在尽了一切努力之后,就是平静安然地接受那必然到来的


最后结果和最后事实,不一味患得患失,耿耿于怀。就像先哲伊壁鸠鲁所说的:人皆难免一死,任何人都无法战胜死亡,但却可以克服对死亡的畏惧。这样,我们就不会为限定、失败、不如意所战胜所打倒,在精神上超然与既有成败,自足常乐,达到“君子坦荡荡”的境界。

知名,尤其使人不斤斤计较于现实的贫富穷达。穷达、贫富,就是现时人们所说的红道(从政)和黄道(经商)两条道上的结果,在这两条道上,依仗人,依仗时势的成分较多,而自己所力的成分相对少一些,所以“命”在人生中得比重也就相对较大。你自己不错,但无人抬举,无人帮助不行,或者对手比你更强,也不行,这是你的遭遇,也就是你的命;相反,你自己一般,但有得力的依靠,或者对手比你还不如,因而一帆风顺,这也是你的遭遇,也是你的命。既然是外在的东西作用大,你又何必自以为是或者自怨自艾呢?

如果说知天命,提供了一种宽和健康的内在心理保证,弘毅则提供了一种“真积力久”的行为原则。我们分开来看弘和毅两个方面。

弘,历来都解作“大”朱熹因为其语录体的影响,用白话双音节词解作“宽广”。梁启超曾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文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其实不止文学,人要干任何一件像样的事情,没有博大的基础,都无法搞上去。博大,包含各方面的内容,如心地宽宏,胸襟开阔,如识见广博,学问深厚,如善于团结人,朋友遍天下,等等。海面宽阔好行船,这就是“弘”的好处和意义。相反,器量狭小,根基浅薄,路面逼窄,要做大事业,是根本不可能的。

毅,朱熹解作“强忍”,非常好。强是就表现说的,忍是就心理说的。人非木石,所以强不是一种天然质地,而只是忍他人所不能忍得心理结果,也就是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力量。一件事,千头万绪、千难万难,碰了钉子就缩头,不行。能强,不仅要经受困难的考验,还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忍过一时并不难,但忍到底却非容易。多少事都是因为缺乏毅力半途而废的。有些事,还要能忍一辈子你,“死而后已”!孙中山的一生,就是这种强毅不屈的典范。多少次一败涂地,心血付诸东流,但他同样有多少次振作奋起,从头再来,直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对于我个人来说,孔子的“小不忍则乱大谋”一直是我为人处事过程中谨记的准则。单就这一个“忍”字,意思却很不简单。根据前人的解释,它有下面三个意思:第一,忍的意思为忍受、含忍,如忍辱、忍愤之类。这个意思就是孔子在《颜渊》篇里说的,“一朝之忿,望其身以及其亲”。俗话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种匹夫之勇,坏就坏在不能忍。《水浒传》里的李逵,闯了许多祸,就是因为他性情暴躁,头脑简单,不能忍小辱。他在浔阳江为浪里白条张顺灌了一肚皮的水,就因为他以为的使气逞兄。相反,大丈夫、大英雄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韩信为杀猪的所辱,他盯着看了一番也就爬出其胯下,太史公说这是“其志与众异”的表现。韩信以后为汉王朝打下大半壁河山,可以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第二,忍的意义为忍苦、坚忍。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就是说的这个忍字。老百姓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说,九十九拜都拜了,还有一拜不上头,也是强调这个忍字的重要。我们要做成一件事,无不有许多困难,如果不能忍,中途退步,就会前功尽弃。尤其生而为人,能够善始善终地在天地间做一番事业,更是需要数十年坚忍不拔地努力,拿读书治学来说,十年寒窗,考个大学已是不易,不再加四年,也不过是摸了个门,知道了在何处起步而已。要想有所建树,还有九十九条河,九十九道坡,非有一种忍劲不行,外交谈判,有时也是靠一个忍字。左右应付,来往辨难,就是不让步,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忍过来就胜利了。

第三,忍得意义为忍痛割爱,有决断。朱熹《论语集注》说,妇人之仁坏事,就在于不能忍。人无不有欲,无不有爱,这种欲与爱,有许多是难以或不能加以实现的,因而需要忍。亲子之爱、两性之欲、贷利之吝或贪,纵易而忍难。这种忍,常常比忍辱、忍苦还不容易。

另外,孔子思想里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孔子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己所不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2cb01ab7360b4c2e3f64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