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村庙的社会工作“环境”功能

2023-03-26 09:22: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村庙的社会工作“环境”功能》,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生态,功能,环境,社会

要:自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模式进入中国以来,有许多地方一直与中国本土文化、观念、传统等难以融合,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较为缓慢,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基本呈现空白状态。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不同的农村中找出一种特定存在的方式来承载社会工作功能,发挥其本土化作用。笔者通过对关中地区武功县聂村金仙观的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条件下,村庙所发挥的社会工作功能。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村庙;社会工作;本土化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以来,专业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今,专业的社工机构依旧缺乏,专业的社工人员也远远不足,这些还是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相当滞后。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本土化便应用而生。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又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所用的方式也需要因地制宜。笔者将以聂村金仙观为例,探索民间信仰在农村地区所起的社会工作作用。 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这一阶段仅仅还在理论层面,实务并没有发展;第二阶段,从21世纪至今。

2003年上海成立内地首家社会工作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为标志,是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开始初步走向实践的阶段。仅从专业性社工机构开始发展来说,至今也有12年的时间,但为什么发展却一直较为缓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国外的慈善事业源自于宗教,而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与宗教紧密相连。西方的社区都有许多教堂,教会承担着扶贫济弱的职责,而在社区中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有着深厚的宗教背景,他们会照顾老弱病残,这不仅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让自己灵魂获得救赎的方式。但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西方国家的这种宗教传统,人们的信仰多元且分散,以宗教为发源的社会工作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缺少历史的土壤,有一种天然的鸿沟。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在行政框架下,按行政指令开展的“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这就是说,对于现阶段中国的“社会工作”人们所认可的发言人还是政府,对于专业化的社工机构,一来认同度较低,二来信任力不足。第三,专业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这一方面,最大的困难来自于社工机构资金来源不稳定,社工人员仅靠工资难以维持生活需求,尤其是刚入社工机构的一线人员,所以培养的大量专业社工不愿从事这一行业。

尽管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困难,但就现代社会而言,政府与民众之间需要通过一个第三方来更好的沟通,所以社会工作越来越必要。那么,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就需要使其本土化,从而更适应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截止2013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3.73%,乡村人口达到46.27%在农村人口占这么大比例的中国,社会工作如何在农村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成功的例子“万载模式”来看,其建立了一支30多人的专业化社工队伍,1000人的本土化从业社工队伍和1000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尽管这是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成功的例子,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专业人才依旧缺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万载模式注重社会工作本土化,但依旧无法避免现代理念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冲突。而且试点之初发动的大量基层干部,到后来由于自身工作与经济效益的问题,积极性大大降低。而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利用假期做一些实践,很难满足真正意义上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笔者考虑,可否从更为宽泛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工作,而不仅仅把它定义为一种实务性的工作。农村地区发展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效的资源来实现


社会工作的功能,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在此,笔者基于对陕西省武功县聂村金仙观的实地调研,通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探讨金仙观在当地所起的社会工作中强调的“环境”功能。

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theory),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常被称为生态系统理论(ecosystemstheory),是一种将生态学,系统论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理论。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该系统分4个层次,由小到大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其中,微系统是与个人联系最紧密的系统,它是个人直接参与交往的环境。扎斯特罗与阿什曼认为,系统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功能性整体,可以将系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micro system)中观系统(mezzo system)和宏观系统(macro system)。其中微观系统指个人,从广泛意义上讲,个人是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系统的系统类型,他强调提高自身功能。中观系统指小规模群体,包括个人家庭,职业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主要是指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等的状况,它们总体上影响人的资源获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4ff1a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