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2022-08-06 09: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小石潭,练习,答案

八年级《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学习指南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学习目标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二、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它们都是山水散文中的珍品,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课前预习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 )( ) ( )然不动 ( )尔远逝 ( )( )披拂 往来( ) ( )折蛇行 ( )( )幽邃 犬牙( ) ( )无人 2、试着口译全文。

(1)写出你认为是重点的文言现象。 (2)写出你的疑惑(翻译、内容等方面) 3、读准课文,试着背诵。 课堂探究

4《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写出各段的大意。 52段写出了” “的什么特点?在描写上有什么特色? 6、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如何理解文中两次提到的”? 课堂反馈

7、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空游无所依 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8、一词多义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点击中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 (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1)水尤清冽 : (2)佁然不动 :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 2.翻译下列句子。(4)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1i huán chù cēn dǒu qiǎo chuàng liáo 7、⑴ 向西走;往西走。⑵ ……为乐。⑶ 在空中游动。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⑸ 像狗的牙齿一样。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8A、⑴ 清澈。 凄清;冷清。B、⑴ ……为乐。C、⑴ 大约。 可以。 D、⑴ 游动。 【点击中考

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4) 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 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 4.杜甫。(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

欢乐。 游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759db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