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2022-07-18 11:10:0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生字词语,了解作者; 2.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5..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文章质朴、真切、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叙述语言,增强语感,把握自传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

.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四、学习情境设计:利用,将学生带入文本。 五、 教学资源和工具

1、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 2、教师制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谈谈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bó):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shù):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wǔ rǔ):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chuò) 眼翳(yì) (shù)祖母 吹笙(shēng) (mó)

三、了解作者及母亲(课件展示胡适和母亲形象及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18911962.)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4岁到上海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胡适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七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1962年在台湾病逝。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快速跳读一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读文后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重重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教之严,爱之深.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1-4):写童年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和印象最深刻的往事。 2.512段):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1、写母亲对我的管教; 2、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3、写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3.(13):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 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六、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3.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七、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八、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设计:

对子严格 教子有方 感激

我的母亲→ 仁慈温和,宽容忍让→ 敬爱

(胡适) 怀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

2.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课前准备:搜集、查询歌颂母亲(包括动物世界)的诗歌、名言、故事、文章、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揭示主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a4960908a1284ac95043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