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以美启智

2022-05-11 16:5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德育人以美启智》,欢迎阅读!
启智,以德,育人

以德育人以美启智

作者:李雪梅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8年第8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在每门学科的知识中,而美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作为美育教育重要部分之一的美术教育,如何在其中渗透德教育,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美术学科思想性强,知识面广,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强有力的工具,在美术课上,教师不单单需要将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审美得到提高,同时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关键词:德育;美术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31

各门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新课程改革以来,政策法规一直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美术教材中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以思想、情感、爱国主义等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为重要目标。在美术课程的开展中同时肩负着德育和美育两个重要任务,美术课程就会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做到“要学画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在教学中从课程类型、学科特征以及教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德育渐渐成为学生思想中的一部分。

一、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每位美术教师都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岭南版七年级美术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传情达意的贺卡》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播放了一段泰国亲情广告片《记得养育你的每一口饭》。广告的主人公是一位离家出走的女生,和妈妈吵了一架,女生一气之下夺门而出,决定离家出走!她在外面闲逛了一天,因为没有带钱也没有吃东西,尽管她非常饿,但还是倔强地不回家吃饭。到了晚上,她经过了一家面摊,闻到店家做面的香味,非常想吃。细心的店家看到亲切地问她:“要不要吃点面条,小朋友?”女孩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钱。”老板听了后说:“坐下吧,我给你弄点吃的。”女孩很感激老板的好心,问“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老板说:“并没有,不过是一盘炒饭而已。”但当女孩坐在桌前,看到老板给她炒的一份蛋炒饭跟她在家里时妈妈给她炒的分明是一样的时候,女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疑惑老板怎么会知道她的口味,她的习惯。老板告诉她在她任性离家出走之后,她的妈妈是怎样的着急与不安,四处寻找她的身影,到处拜托可能会遇见她的陌生人照顾她!最后老板让她打个电话给妈妈,广告的最后画面定格女孩含泪给妈妈打电话的情景并附带一句话:“记得养育你的每一口饭,每一口都有意义!”……

当学生看完这段广告片后,笔者注意到很多学生都默默地擦眼泪,借此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A:“我们经常是:如果突然获得陌生人的帮助,便会感恩于他人的好心好意。而如果是父母家人一直的付出,我们却总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还觉得厌烦……”

学生B:“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拥有的,认为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因而总是不懂得去珍惜,我们总是将最坏的脾气留给最爱自己的那个人……”


学生C:“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一定要对谁好,即便是父母也没有这个义务,一切的好都是源于父母对我们的感情……”

看来学生是能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在课堂导入时,笔者就抓住了一个“情”字,把握“情”是最能拨动学生心灵的一根弦,在教学上进行突破,以情导学,通过对母爱的感受来激发学生想为母亲制作贺卡的欲望。当时恰逢圣诞节,从学生一张张精美的圣诞贺卡作品及对母亲的祝福语中(1),笔者能深深地感受到那份“情”,那份“爱”。

二、结合传统节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随时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只有教师有感恩之心还不够,还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那么,通过什么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我校美术教学以“软陶”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在软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并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感恩,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恩观。如:在“教师节”“五一”“十一”“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软陶社的学生亲手制作了软陶作品,送给他们的父母及教师。当一件件精美的软陶作品烤制好后,学生还为教师写了一张张的小纸条。在他们认真的眼睛里面,在手中的一笔一划一停一顿中,笔者看到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恩之心,敬爱之情。这夹着纸条的小小的软陶制品,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那么简单,还融入了学生最真挚的感情。收到作品的教师和家长也为学生的心灵手巧赞叹不已,同时为学生温馨体贴的行为而感动。

三、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

很多美术作品的内容都是歌颂爱国人物、劳动人民或是民族英雄,这些英雄人物都是进行德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可以结合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挖掘这些作品内容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还可以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美术作品的内容是关于祖国的河山、国家中各个民族的特色风采以及著名的历史事件的。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时,先给学生播放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实时视频: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世界。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终于取得了胜利……通过影像资料的回顾,再通过美术作品的分析,学生对历史会更加深刻,时刻不忘国耻,让学生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应该努力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又例如: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3)时,笔者先让学生对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先就这幅画表现出的父亲形象进行初步分析。在学生分析完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向学生说明这一作品的感人之处,这一作品中的父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民,脸颊黝黑且布满皱纹,其长满了老茧的手捧着一个碗,这个动作充分表现出了画面上的父亲勤劳朴实的一生。整幅作品运用了西方的超现实表现手法,加以浓厚的色彩,一个淳朴勤劳、和蔼可亲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感人情深。教师对于作品的深层讲解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对于父亲的关爱。现在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随意挥霍父母给的生活费,


还不好好学习,对于这些学生,笔者会讲一些深层面的道理,让学生知道父母的用心与付出,让学生知道“感恩”,这样更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更能对作品加深印象。

总而言之,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渗透德育的方式丰富多样,教师必须要结合这一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够灵活运用,因势利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相信在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美术这一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会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中顺畅地完成。

参考文献:

[1] 周铁英.浅谈中专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商情,2018(13).

[2] 江杰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赤子,2018(4).

[3] .简析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魅力中国,2016(40).

[4] .德育功能与美术教学渗透教育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71).

作者简介:李雪梅,女,中学美术高级教师,任教于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一中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一中学 5190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bbb1eb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