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气攻心——“不战而胜”心理战

2023-02-17 04:1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夺气攻心——“不战而胜”心理战》,欢迎阅读!
不战而胜,攻心,心理

夺气攻心——“不战而胜”心理战

纪若荇 乐俊淮

在战争中利用精神与心理因素来实现战争目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军事家孙武就提出了“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著名论断。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心理作战已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极其特殊 的作用。

那么,心理作战有哪些特性?心理作战的手段是什么?在信息化战争中心理作战将怎样发展?弄清这些问题是我们认识信息化战争中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心理作战从而全面认识整个信息化战争全貌的基础。

针对理智和情感,以信息为武器

这是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194812月,在我军太原前线几十公里长的前沿阵地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灯笼,灯笼旁竖起一根根竹竿,竹竿顶上吊着新春节日的食品。“欢迎阎军官兵过来过年!的大幅标语随风飘扬。同时,锣鼓喧天。锣鼓间隙,山西寿阳口音的喊话不绝于耳:“家在解放区,人在太原城;眼看过大年,挨饿又受冻!要想过好年,跑到解放区;为人当炮灰,送命没下场!”原来,我军晋中作战获得全胜之后,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巢穴太原成了一座孤城。阎军官兵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对于太原之敌,是早解决还是晚解决,是以武力解决还是以其他方式解决,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鉴于当时作战全局的需要,我军决定暂缓以武力解决太原守敌,采取军事围困和强大政治攻势相结合的办法,瓦解敌军。当时适值新春佳节期间,我军针对敌人的状态展开了全面的阵地喊话、广发传单和赠送实物攻势。为了宣传我军政策,揭露敌人罪行,我军先后印发了近50种宣传品和百万份传单。一些传单以顺口、具体、通俗、切中要害的诗句去感化教育阎军官兵。如《十不得诗》写道:“阎锡山鬼话信不得,特务造谣信不得,太原工事守不得,红皮七九枪用不得,挨冻挨饿过不得,互相监督要不得,解放军攻城了不得,土造飞机坐不得,家里盼你等不得,逃跑回家迟不得。”这些看似简单而实际却威力无比的宣传给太原守敌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在我军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下,守敌官兵投诚哗变近3万人,约占当时太原守敌总兵力的25%,其中成建制投诚过来的有7000多人。有的阎军官兵加入我军不久,尚来不及换掉原来的旧军服,便毅然拿起武器加入我军的战斗行列,表现英勇。

这虽然是一个距今已有50多年历史的战例,但它充分展示了心理作战与一般作战样式所不具备的两大特殊个性。

心理作战是针对人的理智和情感的作战。心理作战是针对人的理智、精神和情感而不是人的肉体,着眼于精神上、心理上的征服而不是物质上的消灭。它不是直接用军事手段从肉体上消灭敌人,而是利用人在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人士气,削弱其抵抗意志,使其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从而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

心理作战是以特定的信息及其媒体为武器进行的作战。心理作战离不开物质基础,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要大量使用一些设备,甚至不排除使用少量暴力型武器。但是,心理作战的主要武器是一种由心理作战实施者经过精心炮制、旨在对心理作战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作用的攻击性信息。 宣传·欺诈·威慑

心理作战所使用特制的信息武器既可能是心平气和的劝说和诱导,也可能是赤裸裸的威胁和恐吓;既可能是理智上的点拨、正义性的召唤、情感上的感化,也可能是挑拨离间、制造摩擦、造谣欺骗、蛊惑人心;既可能是暗示性的,也可能是公开的和强制性的;既可能是带有倾向性的以语言、文字、图像、图形方式进行的宣传,也可能是一首为对方所熟悉的、无须加任何解释的软绵绵的情歌或思乡曲……其最


基本的手段集中表现为宣传、武力威胁和斗智斗谋,从而形成宣传心理作战、武装心理作战和谋略心理作战。

心理宣传。宣传作为心理作战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为各国高度重视。我军历来高度重视宣传特别是对敌宣传的研究与运用,并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主管部门筹划、上下结合、群策群力的对敌宣传系统。

心理欺诈。谋略心理作战最核心的东西是“诡道”,是用诈,因而施谋斗智也是心理作战最常用的手段。历史上的心理作战在这方面有许多极为生动的战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盟军在诺曼底实施登陆作战。上至丘吉尔首相,下至作战计划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作出了极其出色的表演,致使纳粹德国近百万人的大军远离诺曼底滩头,保证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一举成功。

心理威慑。武装心理作战中最常用的方法可分为威慑、恐吓、震撼、袭扰等,但是归结到一点就是心理威慑。在军事领域,威慑从来是心理作战的重要手段。当然,威慑的信息是由国家实力提供的。雄厚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军事压力、有利的战略态势、优势的武器装备以及坚定的战斗意志等是构成威慑和遏制敌人行动的基石,也是心理作战产生效应的重要基础。

19404月德国入侵挪威前夕,驻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德国大使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电影招待会,来宾大多是挪威的军政领袖和工商巨头。这场电影招待会非常特殊,只放映了一部记录片。这部名为《火的洗礼》的影片炫耀了德军如何以闪电般的速度击败波兰200万人的大军,特别是飞机的大规模轰炸在数小时之内把名城华沙变成一片废墟。银幕上的镜头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观众,令他们深深感到战争的恐怖。影片放映完毕,德国大使登台讲话。他语调平和,却充满威胁:诸位,你们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第二天清晨,1500名的德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奥斯陆突然登陆。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高奏胜利进行曲,大摇大摆,通过街道,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挪威政府大楼。显然,是希特勒的威慑和恐吓战术迫使挪威人放弃了抵抗。

知识和技术力量的较量

信息时代的技术特征不仅使心理作战有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使心理作战手段和作战空间等发生新的变化,而且使心理作战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产生新的心理作战方法。

传统宣传心理作战方法将不断翻新。传统的宣传形式主要是散发传单、喊话、广播。在信息化战争的心理作战中,这些传统的宣传方法不仅不会被淘汰,而且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传单的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大战结束前最后6个月内,英法联军用气球和飞机向德军投撒传单达4730万张。到了20世纪中叶,美军在越南投撒的传单达到平均每个居民每年25~30张,其中1966年投放传单40亿张,1967年高达120亿张。在信息化战争的心理这种传统的宣传手段不仅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还会出现大的发展。首先传单的制作将从根本上摆脱以往的制作状态,从信息的收集、处理、编排直至最后完成,整个过程都将完全处于自动化与智能化状态,快中求好、好只求美的特点尤为突出。其次传单的面貌新。传单的面貌不仅将会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以纸张为信息载体、以文字为信息媒体的传统局面将被打破。信息化战争心理作战的传单世界里,将大量出现多媒体和光盘等信息技术产品。

电视宣传将是心理作战的最佳途径。说及电视宣传在战争中的宣传作用,人们自然会想到去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在这场美国发动的所谓反恐战争中,各种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电视又在其中扮演了主角。为了广泛宣传这场战争,美国破天荒地邀请世界各国媒体作随军采访,当然这种报道不可能是公正的,对美国有利的它让你报道,对美国不利的它绝不让你报道。俗话说:“吃人家的口软。”结果世界大多数媒体关于这场战争的报道就不自觉地站在了美国人的立场。而更多的国家的电视媒体为了“抢新闻”,干脆直接采用了美国人制作的电视镜头,使人们只能用美国人的眼光来了解这场本来颇有争议的战争。从技术上讲,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包括先进的个人接收技术)和空间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之间的相互融合,未来的电视宣传将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计算机网络空间将是宣传心理作战的新领域。信息时代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ee716f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