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词的酒文化

2022-12-05 23: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国古诗词的酒文化》,欢迎阅读!
酒文化,古诗词,中国

酒与中国诗词

[ ]中国诗词文化和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在诗词创作中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本文将简单的介绍咏酒诗词中包含着的诗人的各种情结。

[关键词]中国诗词 酒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与酒形影不离,中国既是一个诗的国度,又是一个酒的国度,诗词文化与酒文化历史悠久,文人雅士饮酒品酒的偏好,注定了中国古典诗词与酒之间的不解之缘。酒,是诗源文泉,是性情的载体。就文人雅士而言,酒是神品喵呜,当美酒勾兑到诗歌之中,诗歌便让酒的形象临风若仙,美酒也使得诗歌芳香醉人酒自产生以来,一直是骚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她不仅有名,而且还有字和号。较常见的有“杜康”“春”“曲”“琼浆玉液”“忘忧物”等。

一、咏酒诗词中的宇宙意识情结。

宇宙意识即是一个天文学概念,又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宇宙意识相对荒寂的文化土壤中,诗歌园林中那几朵奇葩就显得分外耀眼夺目、弥足珍贵。从屈原《天问》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如果说诗歌史上的宇宙意识首先由两千年前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表现出来,他那经天纬地之作《天问》,竖起了宇宙意识的第一座丰碑,那么咏酒诗中同类角色的扮演者则是另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开篇破题,从持酒问月写起。“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表现了诗人对无限时空里的一大奇迹——明月的新奇和神往、困惑和探寻。接下来借明月展开想象的彩翼,书写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对宇宙奥秘的遐想。与李白此作可以并称为双子星座的,是苏轼那首千古传唱的《水调歌头》,写下此诗时,苏轼虽刚刚经历了党争的打击,但这首诗表达的是他的襟怀旷达,将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的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忘现实生活,苏轼这种将人生问题宇宙化的气度,不正是宇宙意识的精髓吗?

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等,无一不具有这种一般人很难有的宇宙意识。往古来今谓之宇,四方上下称之宙。前者历时态的是历史,


后者共时态的是时代,历史感和时代感就包孕在其中了。

二、咏酒诗词中的叹离伤别情结

与宇宙意识的十分匮乏相反,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艺术有着相当深厚的土壤和相当普遍的基础。读中国诗、文,听中国词、曲,实际上也就是间接地体验愁绪,下面我们就其中的几个方面做一个论述。

(一)朋友之别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深厚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告别的话已说了很多,饯行的酒已饮过多盏,可分手在即的时候诗人仍觉得还有很多话未说、很多情未诉,但千言万语一时间无从说起,便把它统统溶化到这杯酒中。王昌龄在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的芙蓉楼上为友人设宴饯别,酒过之后,他即兴作《芙蓉楼送辛渐》相赠。还有白居易的《何处难忘酒》

(二)情人之别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因思念小别的丈夫赵明诚而写的一首离别词《醉花阴》与李清照不同的是她所钟情之人是她的丈夫,而北宋词人柳永所钟情的则是与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青楼粉黛,他的《雨霖铃》把一对恋人饯行时难舍难分的离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备足无余。他的另一名作《蝶恋花》中“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吟咏,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喜爱和传唱。此外,他的《婆罗门令》也很有代表性。写羁旅者与情人分手后,晚上借酒消愁,半夜醒来追思。

(三)生离死别

南宋词人李弥逊的《菩萨蛮》是南宋初年金兵大举南下、逼近长江只是,之时,诗人送妻子去南方避难所作。还有陆游为与唐婉的不期而遇所作的《凤头钗》表达了自己对旧妻的思念以及对封建势力的厌恶。此词写于诗人三,十岁左右,诗人抓住情最难堪的一幕,忽往事,忽眼前,忽人事,委婉哀怨,缠绵悱恻。重逢的不堪,深挚而无告的情爱,难以解脱的愁苦悔恨。这是一首如泣如诉,如歌如怨的含血带泪之作。

三、咏酒诗词中的游子恋乡情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f0534e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