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词

2022-03-21 02:4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国古诗词》,欢迎阅读!
古诗词,中国

浅谈中国古诗词

信息学院 11教育技术学2 2011314212 赖凤英

又是一学期结束,上了一学期的《诗词与人生》课,我感触颇深,在课堂里,老师详细讲解关于恋情闺怨、离情别恨、故国哀思、羁旅乡愁、绘景咏物、怀古感世的古诗词,我觉得自己在这些古诗词中能陶冶性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也深深体会到古代诗人从他们的诗词中品读出他们的人生感悟。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自此,诗歌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可以群,可以怨。迹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诗词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词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们对于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诗词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几乎见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譬如《毛诗.大序》中所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壮志未酬的苦闷,游子思乡之,游览名胜的畅快,良人不归的闺怨......这种种情思都借助诗词来表达和倾,诗词承载着文人墨客笔下那欲诉不能、欲言又止的细腻心思。同时,也作为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往来唱和结交的一种交流手段,诗词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的追逐,也经受了若干年的考验,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美,是具有内涵的、深刻的美,它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和意境美等等。引导人们品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化瑰宝,从其意境中认识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让他们自己能辨别美、创造美,从而使得人类的审美能力得到正确引导和培养。美,也可以留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之美;可以体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也可以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可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而拍手称快,可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而黯然神伤......古典诗词的美几乎无处不在。


我喜欢品读唐代的古诗。在唐代,诗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诗写得好,则可以为官为宦,作诗甚至成为了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在当时,诗可谓盛极一时,也正是在此时,谱写出了我国诗和文学史的最高峰。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倒全唐”美誉,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哀而不伤,诗句优美,意境美,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人类永恒的情感。从小我们就开始读李白的诗,印象最深的是《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等。

唐诗宋词,古往今来,颇受欢迎。宋以后的诗词虽没有了盛唐时的恢弘,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更多的转向内心,譬如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等等也挺受欢迎,一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看得出项羽的爱国情怀;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纵是在明清时期,小说盛,但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小说当中,都有诗词曲赋的影子,如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个个都会吟诗作乐,显示出他们的才华横溢。诗歌甚至还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纵观中国的文学,诗词总是占据着最主流的地位,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

古诗词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无论哪个年代都值得人类要懂得去品读。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抒发情感,让我们感受人生的意义,陶冶我们的性情。品读诗词,光亮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ad56dabceb19e8b8f6ba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