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论修身养性

2022-08-21 22:0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家论修身养性》,欢迎阅读!
儒家,修身养性

儒家论修身养性 从“修齐治平”说起

涂光社

为人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倡导的生命追求和人生道路。即从自我心性修为做起,推己及人、逐步扩大范围和层级,由家而国,而天下,使所在群体(家、国)直到整个世界的社会关系达于理想境界。

治齐修平典出《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其意为,人良好的精神品格素养有可观的社会功用,包括由社会的顶层到基层,以及由基层到顶层(即由天下个人,以及由个人天下)所有的人都应当努力自我修为。上对下,指道德的表率、垂范,以及教化的实施;由下而上,是由小而大对社会奉献、影响的拓展,层级的一步步提升。 明明德,是通过修行使明德明于心。修身所修者心性也,为一己精神品格向着至上之境提升的努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明言这是对所有人期冀和要求,从天子到王侯、家族以及个人,都须在修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理念和精神风貌。

《礼记·中庸》记云:子曰:好学近乎道,力行进乎仁,知耻近乎勇。知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修身也,敬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礼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可知治天下国家者的修身至关紧要,能最大限度地为国家人民作贡献。

《论语·宪问》中早有这样的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己就是修身此处修己显然上针对下的示范而言。并且说,尧和舜在这方面也并非完美无缺!

如今无论是领袖、高官,一般干部、公务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应有足够的思想品性修养。守持信仰、道德底线和理想追求,不也能够在各自层级推动社会关系和谐、风尚向好吗?若这一点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长此以往,人类的文明进步和自我完善确实有望美梦成真。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fe981b1a37f111f0855b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