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作文

2022-07-13 02:55: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闲话作文》,欢迎阅读!
闲话,作文

《难忘的一次对话》 初三集体备课会上的交流

写在前面的话

首先感谢张老师的信任,让我可以坐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其实,来聊作文,我多少还是有一点底气不足的。第一个原因是,我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是跟在座的各位比较,资历尚浅,而且,我自己个人的成长也一直受各位前辈的指引和帮助。其次,对照我们自己的成绩,并不是历下区最优秀的,所以我即使不想妄自菲薄,也是有些心虚的。因为,讨论起学习方法来,毕竟还是学习好的学生更让人信服。但是,我很感谢张老师,他看到了我们泉城初三备课组卑微而坚韧的努力,让我今天可以把我们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探索和心得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得到在座各位的回应,无论是批评、建议,还是赞同。前进的旅程,有了同伴的彼此支持,才能走的更远。

去年期末考试的那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是:哦,是不是有点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审题的难度。小学高年级阶段和七年级写起来似乎更适合一些。让我们初三的学生写,是不是不是那么很好玩?然后我脑海里立刻自动脑补了学生写的作文模样:不是说对话吗?那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然后通篇变成了语言描写。怎么样才能写的更好一点呢?

阅卷结束后,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自己的思路,得到了很大的惊喜,(我没有看过学生的作文),内容如下,从“对话双方”分支开始,顺时针阅读。






在这里,插叙一下,我为什么会想到用思维导图来做这个事情。1月份月考之前,其实我就已经接触到思维导图了。看到它的样子,我立刻想起我读书时候老师教我们用发散性思维来开拓思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记忆里选择出适合的内容进行写作。然后,在月考作文讲评的时候,我做了一次尝试,月考的作文题目是《下雨的日子,有你同行》。





那天,我在黑板上手绘,完整而清晰的呈现出思考的过程,给学生呈现出怎么样在短短几分钟内让自己的思维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那节课,我只讲了很短的时间,但是所有的学生都鸦雀无声。我想,这是我这几年来上的最打动人心的一节课,不是靠感动、渲染或者是煽情,而是让孩子们第一次清晰的看到大脑思维的轨迹,看到了理性思维的美丽。所以,这节课对我来说也同样重要。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我很兴奋,跟同事们交流,也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和支持。这也让我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然后,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作文教学。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它不便于操作。我们经常强调灵感,也就是作文往往是感性的产物,但是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容易脱节。如果是做饭,让我们做一个西红柿炒蛋,我可以按照程序,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最后一般是可以做出一盘菜的。作文呢?我们的理论早就足够了,比如说,选材要新颖独特、立意要高远出新,构思要精巧别致等等,让孩子们自己来说,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可是,具体操作起来,往往会让人无所适从。请作文好的同学交流吧,她可能会告诉你,我就是随便想了想,似乎没有什么难度,也难以有经验可以借鉴。

我尝试着分析了一下原因。我想,最重要的是,也许我们低估了作文的难度。我们教师一般都是科班出身,对写文章其实并不算害怕。是不是经常写跟每个人的情况有关。比如我,我虽然写不好,但是我不觉得写有什么困难。写不好还写不孬吗?但是,如果你想让我唱歌,我是一定不会张嘴的,你一句话都不会听到。因为我先天五音不全,后天被人羞辱过。同理,如果有人自觉在美术上有缺陷,你给他一张白纸,让他画画,他也会很害怕。这就是创作的焦虑。抄袭、仿写相对简单,但是要无中生有,从无到有,独立完成,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写作文虽然不能等同于文学创造,但是也是一种创作,所以,同样会有创作的焦虑。更何况,作文交上来之后,是老师要批改的,会有成绩,可能还会有讲评,也许还要在班里交流„„


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学生里一定有很多是对于写作文很害怕的人。我见过咬着笔一节课什么都写不出来的学生。然后,还有一些人,是完成了,其实只是写了600个字交上来,如果当成作文来看,一定是惨不忍睹的。所以,我们有个同事说坚决不看作文,因为太受煎熬,其实我也是有同感的。

今年的期末考试,我没有阅作文,所以,我请马老师帮我看了看我的导图,她帮我添加了一个分支。然后,我得到了她的肯定,说是基本上涵盖了学生的作文内容。

张老师发给了22份作文样卷。我花了一点时间研究了一下,总体来看,最低分35.4最高分45.2分,平均分39.429,略高于区平均分39.0094,如果考虑到平均分里那些特殊的零分卷或者超低分卷,这个成绩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所以,我把作文样卷的写作内容和我绘制的导图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

第一,从对话的双方来看,22份样卷的其中一方全部都是我。另外一方,父母亲人等11人,老师同学朋友等5人,陌生人6人。22个对话的另外一方中,4人是病床的人,甚至是临终遗言。占到了全部样本的18%。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我记得我参加高考那年作文题目是拥抱坚强,拒绝脆弱,结果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写了家庭不幸等内容。也就是说,平淡的生活往往被人忽视,似乎只有极端的刺激,比如遗憾,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这一定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我们更希望的是,如何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发现那些美的故事、美的情感、美的哲理。

至于后面的内容,其他种可能的对话双方,这些样卷中没有涉及到。但我请教过马老师,在我们的学生作文中的确有涉及过,让她印象也比较深刻。

第二、从对话的形式看,几乎所有的对话形式都是语言。没有任何一个作文样本涉及到眼神、动作等交流方式,也是浅层次的。但是动作的交流在其他作文中也曾经出现过。

第三,从对话的内容来看。涉及到考试、学习等情况的8人,亲情、爱和关心的7人,面对挫折、人生态度等7人。表面看来,这个分布是比较平均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这七个人的成绩全部在40分以上。40分以上作文共有8人,另外一个是写与外公谈论美味的。

第四、在涉及"难忘"的原因时候,也就是主旨探究部分,只有13个人在文章结束时候明确了难忘的理由,占到全部样本的59%。其他作文只是简单说这次对话让我难忘,却不曾点出为什么。40分以上的作文全部都很明确。表面看来,这个比例已经过半数了。但是认真想一想,这其实是我们对作文对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有近半数的学生,其实最后都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她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作文记叙的重点放在了"对话"的部分。实际上,难忘的原因,才是会打动人心或者引起共鸣的部分。也就是说"共情"我们能够被打动,能够体察作者的原因往往不是事件,而是情感,因为有过类似的感受,却不是因为经历过相似的事情。所以,我想,作为一个读者,我们最关注的并不是让你难忘的是什么,而是为什么,以及这件事情在你以后的生命中有什么影响。

所以,接到张老师的任务的时候,我突然对这个作文题目有了更深一层的感觉,我想,人与人,与书籍、与外在的世界、内在的自己的交流其实都是一种对话。而只有这种对话离开了表面的一些东西比如天气、成绩啦,真正走入内心,成为一种心灵的对话,才能带来个人的成长。就像那个成绩不好以为会被批评的小孩,如果他能够体察到,妈妈对他的鼓励背后,其实仍然是有自己的期待,而这个妈妈是压制了自己的焦虑、不想带给他压力的话,他的作文会给读者更大的惊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fe441f7e21af45b207a8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