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

2022-04-08 19:05: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语文,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人民教师,面临着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才能成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研析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只有充分钻研、理解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内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里有底,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讲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好上课前的备课工作,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顺利进行。

二、激情导入。

有人说过;“一篇文章,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说,一个好的导入语,也是上好一语文课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个别教师对导入语不够重视,总认为导入语可有可无,上课时导入语过于简单,有时甚至不用。这种想法、做法是不正确、不科学的。一个好的导入语,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比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首先向学生介绍我国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诸侯割据地盘,为争霸天下而战乱不断,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出各种手段,拉拢盟友,


扩大地盘,从而引出“晏子使楚”这个历史故事。然后提出问题: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究竟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样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古往今来,许多教师只是在进行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要理解的知识。比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只是简单地向学生出示一些问题:在晏子出使楚国的过程中,楚王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他分几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中间楚王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楚王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故事的结果如何?从中你感受到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然后我便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去想、去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中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兴趣高昂。最后在我的提问检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比我预测的还要好。由此可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样是上好一语文课的关键。

四、教师要清楚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以往常规的教学形式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担任“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在课堂上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授课,学生只是被动参与,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常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仅起到“主导”作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甘当学生学习的“配角”,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我相信就能成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6bfd9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