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

2023-04-15 15:0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欢迎阅读!
归纳,现象,物理,初中,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

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 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 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 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 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

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s以上

(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

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

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 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 叫响度;与发声体的 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 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

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 Hz叫超声波;低于 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 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

1)在 减弱(安消声器)

2)在 减弱(植树。隔音墙) 3)在 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

(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

(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f5bcbd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