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2-10-12 02:4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乡土,运用,小学,资源

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金晓芳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02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阶段教育领域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受到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将乡土资源巧妙融入美术教学中?如何在关注乡土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领略多元的美术文化?笔者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并对其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一、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近些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的文件,倡导乡土资源的全方位开发和利用,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强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化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渠道。对于小学生来说,以生活背景为主的教学体系和生动的人文素材,能够更好地引发其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逐步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即注重美术教学的文化特性,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加关注世界文化和本土文化。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各个地区、民族都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乡土资源,不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使优秀文化在美术学习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3.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乡土情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外來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部分学生对于流行文化趋之若鹜,对于民族文化却是敬而远之。久而久之,这就会在极大程度上减弱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情感。而将乡土资源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受到建筑、艺术品的熏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善于发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素材,是学生的最佳写生题材,如美丽的山川、广阔的田野等。对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让学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发现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如此,不但能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自然的丰富多彩,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在环保理念愈加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周围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同时,锻炼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植物籽粒拼图》这一课时,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就应当让学生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如红豆、西瓜籽以及胶水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正式教学时,首先为学生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并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和创作。课堂上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创作出一幅幅独具乡土气息的优秀作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创造以及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试着通过绘画、创作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想法,学会紧扣现实生活展开相应的设计和创作。此外,还让学生学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感受到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乐趣,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再如,在教学《身边的设计艺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家乡的玉米叶子、树根等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学生对这些元素展开大胆创作。片刻后,学生便创作出了丰富多样的作品。最后,教师挑选出一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其中作品被选入展览的学生感受到美术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在增强学生美术创作信心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原来美术创作就在身边。

2.巧妙开发,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就地方资源来说,它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多姿多彩的,如戏曲脸谱、草编、根雕以及木偶等。这些宝贵的资源都为美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注重对当地资源的调查,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当地风俗、名人名胜以及当地建筑等,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资源。比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


以将民间艺术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会动的剪影》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剪纸艺术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对剪纸艺术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制作剪影人物的技能,学会正确操作影人,强化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文献资料、实物等进行调研,为学生设计出具有乡土元素的美术课题,如《可爱的泥塑娃娃》《有趣的糖人》等,为学生开设独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让学生能有更多接触民间传统艺术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亲身体验,充分利用节日资源。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民间艺人身怀绝技,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情和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传统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极佳的美术元素。对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地方特色,让学生融入节日,参与到节日活动中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民俗文化在传统节日中的真实体现,同时对美术教学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延伸。

例如,每逢传统节日时,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过节方式,如杀猪宰羊、逛庙会……对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以及国庆节等节日,所采用的过节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节日的浓厚氛围,随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美术创作,如彩粽、灯笼等,在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使学生对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节日到来之际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展开大胆的美术创作,以美术的形式庆祝传统节日的到来。

总之,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它是对美术教学改革的创造性实施,对于美术教学效果的优化、美术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和探索,找出乡土资源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乡土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高质高效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收获丰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乡土资源的价值,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ff4fb4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