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境界

2022-11-06 13:0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三境界》,欢迎阅读!
境界,读书

读书三境界

Three Realms of Reading



小时候,常常跟着姐姐、哥哥,还有村里的孩子,跑十几里的路,去附近的村子里看晚上放映的电影。归来时已是满天的星星,一路聊着电影故事的情节,逗人的场景,惹人发笑的用语。寂静的夜空里,回荡着影片中的那一句句经典,然后就是开怀的笑声,偶尔还会追加上扯着嗓子的几声嚎叫。再看那星星,似乎忍俊不禁,连眼泪都笑了出来,还微微闪着泪花。

这已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无论是看电影还是读书,只是看的热闹,觉得好笑罢了。可待自己人到中年,即使是再观看同一部电影故事、同一本书,也不会再关注那些滑稽可笑的东西了,而会更注重内涵上的东西。不会再随故事情节的变化,在脸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喜怒哀乐来。面部凝重,思索着故事的深层意义和给人的启迪,还有感叹感悟,感慨人生命运的波折和多舛。不知不觉间,就会将自己的处境与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结局交织在一起。

可待年老时再去观看,同样的故事,同样的场景,面部已无任何的表情了。许是觉得世上本无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作者拿来用于某种不可告人的意图了。抑或是觉得事情的结局本该如此,一切皆为命中注定。并非是迷信,而是年老时已洞悉人生,善恶皆有因果。别人的故事那不过是用来影射、启迪用的,重要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好似一副“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姿态。岂不知,老年人泰然处之,因为其坚信该来的终归会来,该去的终将离去。


清朝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这就是读书的三种境界。少年读书,观其一二;中年读书,略知大概;老年读书,深得精髓。

少年好奇也好玩,凡事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看到热闹场面,鼓掌叫好,图的是个乐子。

中年人背负着家庭和工作的责任,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业绩评定,领导、同事的认可,如同进京赶考一般,不敢松懈,中规中矩。就是读起书来也是如此,对读书怀敬畏之情,亦步亦趋,全盘接受,囫囵吞枣,不得其真谛,不敢突破思维模式。以事论事,以情节谈情节,不敢游离于情节之外。就是赏月,也是站在一个标准的位置上,远远观望。

老年人已除却了肩上的担子,没有了压力,不再为工作升迁、职称评定、领导认可等挑灯苦读。即时阅读书籍,也不用带着任何的目的了。再者,随着阅历的丰富,已完全形成了清晰全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凡事都已看透。就是赏月,也要到高台上去。心无挂念,与月同在,仿佛自己就在月中,嫦娥、玉兔、吴刚相伴左右。读起书来,分不清自己是在书中,还是书中所说的就是曾经的自己。这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上世纪六十年代,观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剧后,郭沫若就写了一首诗,对是非不明的唐僧大骂了一通——千刀万剐唐僧肉。毛主席看到后,回了一首诗给郭沫若,说不能将唐僧看成敌人,要教育唐僧,这是群众内部矛盾。由此可见,毛主席与郭沫若的不同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03e0b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