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河海看“社会”

2022-05-02 20: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从河海看“社会”》,欢迎阅读!
河海,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从河海看社会

作者:郑娜娜

来源:《求学·文科版》2011年第11

桨声灯影秦淮畔,虎踞龙盘金陵城。在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六朝古都南京,一所因水利而熠熠生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河海大学高耸在清凉山麓。她秉上善若水之意,引华夏水利之先,为中国水利以及世界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因为得益于学校的水利和工科背景,河海大学的社会学发展体系也独具特色,各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带来了相关的移民问题,这正促进了河海大学移民社会学的发展。也正是因为移民特色,河海大学获得了社会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众所周知,移民是世界性的难题,大型工程项目涉及的移民问题常常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河海大学率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移民社会学研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非自愿移民的研究机构,在工程移民、生态移民、环境移民、灾害移民等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河海大学一向重视实证研究,因此田野调查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灵魂和独特的学术传统,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之一,可谓社会学学者的成年礼。正是因为社会学这一独特的特点,我在河海大学读书期间得到了多次外出调研的机会,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10份的三峡之行,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为了更深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安置效果,我们移民研究中心20名调研员一起到重庆市云阳县和奉节县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三峡工程社会影响、利益相关群体、脆弱人群、少数民族群体等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一个月来,我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与移民面对面进行交谈,聆听他们的心声和夙愿,真正了解了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在这里,我们与移民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江水利委员会一位领导作诗来描述这次调研活动:走村入户不畏艰,只为移民生活安。后靠安置近十载,缘何至今存五难?人多地少靠天佑,过河耕种需渡船。赶集办事绕路走,就医上学转大圈。人人争着诉苦楚,纷纷盼着能外迁。基层组织知其苦,只惜财政没有钱。库区安定事关天,加大投入不容缓。搬出稳住能致富,祈愿移民尽欢颜。

社会是一个学习的大舞台,踏入社会后可谓俯仰皆学问。河海大学的同学重视社会实践,善于合作,重视团队,善于探索,能吃苦耐劳。一件件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一次次从未想象过的挑战,这一切的辛苦劳累,却都在收到实践成果时,在队员团结努力下,在厚厚的调研报告前,在看到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大加肯定时,烟消云散。三峡百万大移民空前绝后,能参与到这项移民调研,自有一种难得的亲身体验和人生感悟,即使不是诗人,也会有久久不能忘怀的沉重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b38e16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