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

2022-08-11 09:08: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欢迎阅读!
王安石变法,课后,选修,演练,学年

第四单元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后强化演练

1.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表明王安石( )

A.对上级趋炎附势 C.对下级刚愎自用

B.意志坚强,性情执拗 D.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

解析:“人主”是指宋神宗,“反覆诘难”是指性情执拗。 答案:B

2.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皇族、王室和中央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供应问题而实行的措施是( )

A.方田均税法 C.免役法

B.市易法 D.均输法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是物资需求与供应,与物资流通有关,排除AC两项;但其涉及官,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排除B项。

答案:D

3“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力 C.加强军事实力

B.加强皇权 D.增加财政收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故本题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项错误。

答案:D

4.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C.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 D.市易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ABC三项主要是关于农业的措施,D项是维护市场的措施。

答案:D

5.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都属于王安石富国之法的内容,而富国之法推行的



1


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针对的是北宋财政困难的问题。

答案:A

6.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某一措施时说: “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 )

A.青苗法 C.保马法

B.均输法 D.募役法

解析:实施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这样就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也解决了农民的资金或种子的短缺问题。

答案:A

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强制分派)之弊。”这段话反映出( )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吏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的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解析:材料中的“多散为功”“抑配之弊”是关键词,青苗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答案:B

8.王安石变法对太学进行整顿,对教科书进行重新编纂,其内容主要是( ) A.道家经典 C.佛家经典

B.儒家经典 D.法家经典

解析:虽然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变法的是法家,但是到了北宋时期,独立的法家已经不存在,已经融入儒家。况且自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太学主要教授儒家经典。

答案: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也……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

——《王安石全集》卷三十九

材料二: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于是泛滥波腾,以导谀宣淫,蛊其君以毒天下。而善类壹空,莫之能挽。民乃益怨,衅乃倏生,败亡沓至而不可御。

——王夫之《宋论》卷六

材料三: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



2


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注:指王安石)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解决财政危机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何不同?分析出现不同评价的原因。 (3)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答案:(1)观点:正确理财;吏禄增加不会导致经费紧张。

(2)不同: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重用小人,导致民怨沸腾,国家败亡。材料三认为王安石是杰出的完人。

原因:王夫之否定王安石变法,是因为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是为宣传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3)坚持三个标准: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符合人民愿望;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任答两点即可)

10.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9244d8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