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徐杰的课

2023-12-30 13:40: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师徐杰的课》,欢迎阅读!
名师,徐杰的



《故乡》(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时间:2007118

地点:江苏江阴华士实验教育集团 背景:“精致语文”专题示范课

师:同学们,我们利用早读课阅读了《故乡》全文,哪位同学来简要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生:这篇文章写了“我”回到故乡,感觉故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这篇文章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师:可以具体点说说,“我”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看见故乡的人和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当时心里很难过。 生:“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发现现实中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大不相同,表达了“我”对现实的不满,由此引发了“我”追求新生活的感慨。 师:几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他们的发言各有侧重,但是,他们的内容里有一个共同点,想想看,是什么? 生:都说到了故乡的巨大变化。

师:他说的对(板书:变化)。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故乡的哪些东西变了? 生:儿时的朋友闰土变了。 生;邻居杨二嫂变了。 生:故乡的景物变了。 师:还有吗?再想想。 (学生有的读书,有的思考) 生:(疑问地)故乡的人情味变了? 师:哦?你能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看吗?

生:课文里有“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有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这样的句子,说明故乡的人贪图小便宜,不在乎邻里之情。

师:有道理,我觉得能够反映故乡人情的句子,似乎还不止这一句呢。 生:还有。“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的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这些句子,让我感觉很寒心,聚族而居多年的人家远离故土,却看不到依依惜别的场景,他们只惦记着人家的东西。




师:故乡的人情味以前是不是这样的淡漠呢?

生:不是,以前还是很浓郁的,比如,课文里就有“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样的句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回到故乡,发现故乡的人变了,景变了,人情也变了(板书:人、景、人情),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读书,思考)

生:故乡的人们可能也不愿意这样,是不是被生活所迫? 师:恩,人穷志短,有一定的道理。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闰土要香炉和烛台,说明他把改变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封建迷信思想对他有影响。

师:造成闰土生活贫困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不是神灵不保佑。

(投影:介绍小说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和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师:闰土他自己觉悟到这种造成自己贫穷痛苦的根源了吗? 生:没有,他只知道默默忍受。

师:对中国国民的这种不觉悟,鲁迅先生的态度一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里就经常出现这些不觉悟的中国人,同学们有印象吗?

生:在《藤野先生》里,那些围着看枪毙自己同胞的中国人。

生:好象是《药》吧,里面有把革命党人的鲜血做人血馒头来给自己儿子治病的中国人。

师:很好。现在,大家来说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侧重于表现底层人民的贫困痛苦的生活,还是侧重于表现底层人民的愚昧麻木? (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更侧重于表现人民的愚昧麻木。 师:为什么?

生: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就是想用文化来救治中国人民的思想,这篇文章好象也有一点这个意思?

师:你能够联系学过的知识来说理,真好!我同意你的观点,鲁迅先生把底层人民的愚昧麻木用小说的形式再现出来,就是要引起疗救的注意。(板书:经济层 精神层面 疗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9deeb40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