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练习

2022-03-20 23:04: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出师表练习》,欢迎阅读!
出师表,练习

出师表 作者 朝代

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一词多义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则治臣之罪。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以塞忠谏之路也。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重点问题

1、三条建议是: 2、分析形势:(利与弊) 3、作者志趣(淡泊名利)

4、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5、先后汉兴衰原因 6、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7、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

8、对作者一生影响最大的三件事:



9、表达思想感情:

中考题: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由是先主遂诣 3)先帝不以臣卑鄙..

17、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8、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之,谓先

1


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2.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表现出了诸葛亮身上所具有的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哪两种品质?(2分)



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三往,乃见。因屏人曰:中考作文开头结尾专项训练·第三招情景开头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技法讲解: 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情景开头法,即开头不直接人题,而是先创设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一种情景,再叙事议论的文章写法。“景”包括自然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之景和社会之景,绘景开篇的手法在记叙文中较为适2分) 用,可以是客观的景物描写,也可以对人物的惑受进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行描写。不管采用哪一种,使用的笔墨都不宜太多,3分) 简笔勾勒即可。采用这种技法开头,笔法不是重点,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主要应该表现在表达的角度和使用的目的上。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拟写方法主要有: 2分) 1.渲染式: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衬托人物感情。如写萧飒的秋风,来衬托乡愁之思。 对联中“两表”指 ,“一对”指 中午,太阳照得人心里暖洋洋,遍地是阳光的味道! 【甲】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诚如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晚上没有月亮,薄纱般的雾霭从地平线上悄然升起, 【乙】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依稀可见的几颗小星粘在夜空、有一种醉人的香甜。 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17.甲文中“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在乙文中2.对照式:利用与人物心情、情节发展相异的景物是怎样表述的?用乙文中的原话回答。(1分) 描写,从反面衬托人物、推进情节,如用环境的热闹 衬托人心的悲凉。

洛阳城,牡丹开得正艳,大团大团的花朵堆砌在18.乙文中诸葛亮说先帝刘备“咨臣以当世之事”,

小径上,仿佛从文人墨客的画中翩翩而至。彩蝶在花用过阅读甲文,说一说“当世之事”的内容。(用自

中飞舞,更为这美景增添了另一番韵味。 己的话回答)(2分)

他在桌前举杯,想要开口,却难以言说自己将要



离别,那本是欢乐的容颜,也因悲伤而凄惨哽咽。他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将酒一饮而尽,仿佛醉了就不必离开。若能如此,醉1)遂用猖獗 用: 又何妨?《离别》

3.直抒式:作者直接走到前台,用直抒胸臆的方法,2)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

表达自己鲜明而浓烈的情感,创设劈空而来开启心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艺术效果。

4)庶竭驽钝 庶: 云淡,风轻,花香,人儿醉了!(《忍不住醉了》) 20.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我悲秋,我亦恋秋。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的一项。(2分) 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A.挟天子而令诸侯 国险而民附 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B.贤能为之 受任于败军之 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

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C.还于旧都 信义著于四海

秋吗? (《两片秋叶》)

D.已历三室 兵甲已 4.激趣式:先进行情景、场面描述,激发读者的阅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读兴趣,再推出说明的对象或者论述的问题。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发现月亮竟然是橘黄色的时候,我正在南去的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路上散步。它就挂在我的前方偏西的天空中,弯弯的,

2)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细细的,温柔和煦的样子,令人心生希望。这个发现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让我感动非常:呵,这是个多么温馨的秋夜啊!



2


答案: 18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 答案:1.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 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 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

4.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17.1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8.2分)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而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意思对即可) 19.4分) 1)因,因而。(20)的确3)地位低下,见识浅陋。(4)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

20.2分)D

21.2分)(1)后来遇到挫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2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倒一位贤明的君主。

22.2分)甲文突出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了若指掌,足智多谋的特点。乙文则突出了诸葛亮忠君爱国、鞠躬尽瘁的特点。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064e3158f5f61fb63666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