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教育均等化的理论研究

2022-12-11 11: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外关于教育均等化的理论研究》,欢迎阅读!
均等化,理论研究,国外,关于,教育

国外关于教育均等化的理论研究

国外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较少,主要是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研究城乡义教育教育均等化相关理论的探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不同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詹姆斯·科尔曼、约翰·罗尔斯、托尔斯顿·胡森等。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尔曼作为早期教育公平研究的代表人物,他在1966年发表的《教育机会均等》报告(又称“科尔曼报告”),对西方教育公平的研究产生的深刻的影响,因此,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曾一度作为西方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内容。科尔曼结合当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第一阶段19世纪:入学机会与条件相等;第二阶段20世纪: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前景差异化授课,实现过程均等;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教育结果的均等;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注重对教育输入各种资源的均等。在他看来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教育公平有不同的理念诉求,教育公平所强调的重点应该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改进与完善。

美国哈佛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自1971问世后,对西方各国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他的正义原则也被广泛的运用在教育公平的研究中。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主要包括两个原则:自由原则与平等原则。自由原则指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并且这种自由权与他人在相同体系下享有的各项自由权相容。平等原则又包括机会平等原则与差异原则。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教育公平的启示要求所有受教育者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得到公平的教育内容,并且对有自然享赋或社会察赋劣势的人进行补偿,以促进人们在受教育起点上的公平,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教育公平。

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1972)认为所谓的教育均等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即:起点均等,过程均等与结果均等。胡森的观点与科尔曼关于教育公平的观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也同样认为教育公平除了受校内因素影响外,受各种校外因素,如家庭,社区,等等的影响极大,而校外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差异远远高于校内的因素。由于存在较大的校外差别性因素,他们一致认为,教育机会公平只能是一种接近,不可能完全实现。教育改革必须与社会经济改革同步,没有社会公平做基础,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不可能的。


其他西方学者的一些观点: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功能主义教育会学流派的代表人帕森斯认为: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他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是影响个人以后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进而影响自己以后的收入以及所在的社会地位,而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主要因素是个人能力,家庭因素,个人成就动机以及现行的教育制度,他乐观的认为现行的社会制度能够实现教育公平。20世纪70年代新教育社会学流派形成,代表人物麦克尔·扬和伯恩斯。他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教育领域的问题,如课程,教学,知识,语言等。因此在杨看来“知识与控制”就成了教育公平的重点,而不同背景的人接受和领悟知识的能力不同,因此关于知识的分类就包含了接受教育机会与效果的含蓄假设,实际上关于知识的分类己经预设性的控制教育的过程与效果,成功更多的偏向与那些能够接受高级知识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13a172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