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2022-12-11 20: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欢迎阅读!
均等化,公共服务,理论,基本,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作者:穆赫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问题,是当前公共服务领域研究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与之相对应的理论是支撑其合理性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主要有:福利经济学理论、公平正义理论、社会公平理论、新公共管理与服务理论等。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讨论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并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个问题更加有待于解决。其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

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经济学理论,它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经济学基础。

1、福利经济学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宗旨,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层在其《帝国主义》一书中提出,经济学应该是发现现行社会制度下财富分配所依据的原则,提出解决财富分配不均问题的对策与办法。

2、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由政府提供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经济学家庇古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追求最大利益,将富人的财富部分转移到穷人,便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满意度,国民收入越是均等化社会满足程度就越高,社会福利实现程度也就越大。他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增加个人的实际财富;一是将富人财富转移到穷人。庇古的国民收入均等化思想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很强的启示性。

3、帕累托最优认为: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任意一种分配方式都不可能使得一个人的状况变好的情况下另外一个人的状况不受影响。公共资源总量是一定的,只有在实现其配置最优化的情况下才能保证社会分配的最为合意化。这种情况便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情况。 公共性是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政府的财政收入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公共财政支出也必须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因此政府必须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即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公平正义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的形成与公平正义理论密不可分。《正义论》有着非常浓厚的平等主义色彩,正义是对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分配。罗尔斯说: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包括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是每个人对于其所拥有的自由体系有着平等的权利;第二个正义原则是,社会和经济的安排使人们拥有符合其自身所处的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很大的启发,公正体现在利益方面就是提供一个纯粹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并且有序地贯彻第二条原则。 三、社会公平理论

社会公平理论的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理论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公平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就是消除旧的分工,所有人共享社会福利,使人类实现共同发展。几人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类,那么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便是社会发展的目标,而公平的实现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有着最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原则。以人为本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和目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提出的,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再次,社会公平需要政府的调剂。为了消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提升社会的发展水平,就需要政府的调剂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重视社会的普遍调剂。公平以差别为前提,其次是一个历史范畴,受所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社会公平理论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要的理论依据。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让更多部门参与供给; 更加重视政府的服务与产出质量;以社会成员的需求为导向;实行绩效评估等来监督政府的服务等。这些主张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支撑和手段。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着罗伯特·登哈特夫妇强调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政府。行公共服务理论的原则有:服务而非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责任不是单一的;重视人而非仅重视生产力等。这些原则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且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外,公共产品理论中,对于公共产品的界定、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论述,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的思考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持。公共财政理论,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提出市场失灵是政府财政存在的根本理由,把提供更为充足的公共物品作为政府财政活动的目标,而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必须应用于全体社会成员,这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支撑。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公民权理论中认为,公民权代表一种平等的权利,他对公民权的三个维度的分析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注释:

崔松虎,颜旭.有限政府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界定[J].生产力研究,2009

张三楠.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到中国模”[J].民族研究,2010

崔松虎,张广.先富共富”——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经典范例[J].生产力研究,2009

刘邦凡,侯秀芳.论实现新公共管理的公民参与[J].学习论坛,2007 盖宏伟,陈树冬.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途径探讨[J].法治与社会,2007

韩兆柱,王娟.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建设措施[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谢中起,朱广荣.生态视阈下的市场经济[J].科学社会主义,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e283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