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2022-04-05 06:0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欢迎阅读!
必修,名校,单元,示范,测试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历史卷()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90分钟 100)

I卷(25小题,50分)

1.“夏启篡位从制度上确认了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这无疑是对氏族民主传统最严重的冲击„„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B A.确立了传位于贤能人的禅让制 B.开启了王位家族世袭的传统 C.最早确立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D.建立了王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2.《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记载了商代统治者的说法: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材料实质上反映出B A. 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 商代的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C. 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 D. 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

3.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开发边远地区。为实现材料中的“有机结合”,周代最初分封时C

A.主要对商朝的后代进行分封 B.首先分封对周朝有功的大臣 C.将同姓宗族作为分封的主体 D.承认地方部落首领的既有权力

4.在西周还处于部落时期,古公少子季历继承了王位,而嫡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出奔长江三角洲,后来建立了吴国。季历传位于嫡长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又传位于嫡长子姬发(周武王)这一记载从一个侧面说明C

A.西周常因王位继承引发政局动荡 B.王位世袭制自西周开始正式形成 C.西周逐步建立起嫡长子继承制 D.西周时期中原逐步出现分封制

5.据历史记载,西周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地区华夏族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狄、戎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反映出分封制A A.推动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 B.使周边少数民族汉化 C.加快了诸侯国的社会发展进程 D.使中原周边少数民族消亡 6.“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A.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 B.周代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 C.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 D.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 7.下图所示为《秦灭六国形势图》,这一示意图直接反映了秦灭六国时的主要方针是B

公元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灭齐;

A.远交近攻 B.先近后远 C.先北后南 D.近交远攻



8.“它是中国传统一元集权化模式的集大成者,强调了个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使个人权利高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尖,从而真正实现“家天下”的基本统治方式。”这一评论主要针对的是C

A.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B.不容侵犯的皇帝尊严 C.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 D.不断加强的中央集权 9.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B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 10.有史学家评论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整体观念深入到边远地区。”下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D

A.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皇权专制的加强 B.郡县制促进了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形成 C.郡县制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郡县制有利于统一的国家观念的形成

1


11.纵观许多史书的记载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这种说法B

A.说明多数皇帝是比较开明的 B.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C.目的在于限制丞相的权力 D.反映皇权经常受到制约

12.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各部职责不仅有了明确的分工,也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这说明三省六部制D A.导致了权力分散,不利于皇帝集权 B.明确了各部职责,实现了限制皇权 C.强化了权力制约降低了行政效率 D.便利了政令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 13.隋唐时期的六部中,“掌管国家典章法度、宫内红白事、祭祀学校、科举考试、接待外宾等事物”的机构是B

A.吏部 B.礼部 C.户部 D.工部 14.《文献通考》载:“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材料主要反映出C

A.秦汉时丞相的职权范围进一步明确 B.唐朝丞相的职权更有利于皇权专制 C.宋代分割相权导致了官僚体系紊乱 D.清朝的丞相只是虚位而无实质权力 15.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文天祥在此强调的是

A.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 B.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 C.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 D.宋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

16.史载: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这说明南朝时B

A.九品中正制已彻底崩溃 B. 九品中正制日益腐朽 C.中正的评议功能已丧失 D.血统是任官的唯一依据 17. 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登科录》也记载了这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详细情况。据统计,这些进士中,除少数情况不明和宗室以外,大多数出身于乡户, 601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84人。其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D

A.宋代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 B.平民阶层有望执掌宋代国家的最高权力 C.贵族官僚阶层已在宋代社会中完全消失 D.科举选拔推动了平民向上层社会的流动 18. 据现存策论和殿试试卷资料显示,在清朝110多次科举考试中,策问中有关军事的近30次,约占1/4.这表明清朝科举制度A

A.重视军事且关注现实 B.科目繁多,但以军事为重

C.以八股取士为主,没有实际意义 D.是古代最为完善公正的选拔制度

19. 右图的漫画(内容是今后我们要到地方去代它工作了!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它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明了C

A.郡县制因不利于统治而被废除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 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得到消除

20. 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这表明明太祖C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认为治国需依靠贤能丞相 C.注重依靠贤能官员去治国 D.主张皇位要传给贤能子嗣

21.右图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中的一幅截图。该纪录片还介绍称“三司”分掌地方军政、行政、监察。这一画面主要反映了A



A.明朝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及职能 B.明清时期故宫里所设机构的演变 C.明朝行政、议政、决策民主化特征 D.明朝中央行政机构 22.《明史·陈循传》载:“帝(明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 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 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 ”由此可见,明代内阁A A.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制约 B.职权高于前代宰相 C.完全代行了丞相的职责 D.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23.下面是北京故宫中军机处的一段文字介绍,在这段文字介绍中,我们能够得到的主要信息信息是D

2


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名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其地位远远高于作为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宣统三年1911年)4月“责任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撤销。



A.军机处最早的名称 B.军机处设立的根源 C.军机处掌握决策权 D.军机处的政治地位 24.有人说,清代军机处是一个“一不四无”的政权机构,它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而直接附属于皇帝之手。它无官署(只有值班办事的地方,称“值庐”)、无定员、无长官、无属吏。军机处“一不四无”的特点A

A.体现了皇权专制的加强 B.反映出其行政效率低下 C.便于破格提拔有用人才 D.不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25.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C

A.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6. 两汉时所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38人统计分类情况A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材料三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因为儒教的纪律,促使当今天子在内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代丞相人选的来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导致汉代丞相人选来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评述材料三中黄仁宇关于“三省分工”政府体制的观点。

1)变化:丞相人选由贵族变为平民。

2)原因:汉代实行察举制选官制度,使平民拥有了参政的机会。

影响: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便利了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服务。

3)第一种观点:作者认为唐政府是一个专制体制,此观点正确。唐代的“三省分工”并没有从政治权力上分工,只是在政府的运行程序上进行分工,最终的决策权仍在皇帝,其目的是更好的实现皇帝的专权,所以仍是一个专制政府。

第二种观点:作者认为唐政府是一个专制体制,此观点不正确。唐代的“三省分工”已包含了权力大的相互制约,政府决策由皇帝和三省大臣共同完成,并对皇权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因而不再是纯粹的专制体制,而是专制下的民主。

(言之有理皆可)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汉代)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若于此等政治后面推寻其意义,此即礼运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旨。

————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 材料二 两汉时所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38人统计分类情况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297178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