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与孟子的生平介绍

2022-12-20 18:0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孔子与孟子的生平介绍》,欢迎阅读!
孟子,孔子,生平,介绍,关于

关于孔子与孟子的生平介绍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早年时,孔子是道家老子的弟子,他曾在鲁国担任过官职,后来带领着一些弟子云游列国,整整十四年。之后回到鲁国,开设私人讲学,打破了当时教学垄断制度,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

晚年,孔子开始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去世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整理成为《论语》。孔子被后世尊奉为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儒家学派的思想,在政治上,他主张列国君王推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在学术上,他推崇孔子,反对道家和墨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宗师。他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向列国君王游说儒家仁政的思想。但最终无人采用,他回到家乡,和弟子一起著述讲学。著有七篇《孟子》传世,南宋时期《孟子》称为四书五经之一。死后,后世人称他为“亚圣”。

孔子和孟子分别代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人物,分别被称为“孔圣”和“亚圣”,两个并称“孔孟”,因此儒家学派又被称为“孔孟之道”。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的核心。其后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孟子认为,君王和国家都是可以被更替的,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人民。所以,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老百姓的地位,比国家和君主更为重要。他认为,国君当政,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否则国家就不会强盛。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对于义利观的核心思想。他对于“义”和“利”假设了一个鲜明的冲突和矛盾,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把义放在首位。但是在这里,孟子并没有完全否定利的价值。只是把义的价值置于在利的上面。

仁者无敌。此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同样是孟子对于“王道”和“仁政”的核心辩论思想。孟子认为的“仁”,分成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减轻刑罚。第二,是减轻赋税。第三,是鼓励人民种田,发展农业。只有做到了这三点,人民才会甘心情愿来归附。而人民归附了,国家的实力才会强大,才能做到真正的“无敌”。在孟子认为,想要在战乱不听的战国时期称雄,唯一的办法,就是施行仁政。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这也是孟子对于“仁政”思想的一种阐述,是孟子“法先王”的一种理论。他认为,在推行仁政的时候,一定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民根据着法律法规行事,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重视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等。从孔子的各种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同时还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2fba5d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